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AI“入侵”社交平台评论区不能缺失规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4-07-31 10:05:22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杨玉龙

  “AI账号不要给我评论了,烦死了。拉黑了,但永远都有新的(账号)。”“有没有人管管这些AI账号,莫名其妙到处评论,而且经常语出惊人,我真觉得挺吓人的。”“我的评论区被AI占领了,能不能别来评论我了。”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AI机器人正在“入侵”用户的评论区。(据7月30日 《法治周末报》)

  诚如媒体报道,面对汹涌的AI浪潮,社交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率先落地应用的垂直方向之一,AI评论也应运而生。而且,AI评论似乎已成为社交媒体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例如,一些社交平台也逐步推出官方的AI评论功能,进行自动总结图文、视频笔记内容,归纳相应重点等。

  AI评论有着一定的积极效应,且在法律上是合规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交媒体场景下的一种应用。而在一些热门议题的评论中,也不乏AI机器人参与。尤其是,一些社交平台上的有效生产内容在下降,在AI发展浪潮下,AI评论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

  不容忽视的是,AI评论也有着劣势。比如,“已读乱回”的AI也给用户带来了不便,甚至干扰。现实中,就有网络博主因为没有注意AI“已读乱回”,从而耽误了与朋友相约。同时,正是大量AI账号涌入评论区,使得用户的“被入侵感”越发强烈,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AI评论的抱怨也日渐增多。也就可见,AI评论需要规范发展。

  AI评论应该遵循规矩行事。2023年8月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12条规定,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进行标识。而这也就意味,AI评论应明确标识。尤其是,电商平台不仅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样应该给予用户拒绝接受平台AI评论服务的权利。

  必要的监管同样不能缺失。诚如有受访专家表示,平台需要加强对AI评论机器人的监管,确保其评论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定。事实上,确有必要。尤其是,AI开发者应不断优化算法,提高AI评论的质量和真实性,且在收集和使用用户数据时,应充分考虑用户隐私保护,避免产生负面影响,或是侵害他人权益。

  此外,须规避AI评论模式被用于水军。据报道,在此前的“网络水军”现象中,就被曝利用存在大量机器人账号、僵尸号进行刷量控评等。且据受访专家表示,随着AI评论的普及,确实存在潜在的刷量和舆论操控风险,需要平台积极监控和管理。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引起重视,要通过法治力量规范AI行为,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好受众。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