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7月30日,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对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道路进行更名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将对区域内十多条以成语命名的道路予以更名。这些道路包括“一言九鼎街”“志在四方街”“胡服骑射路”“脱颖而出路”“青出于蓝街”“自强不息街”“将相和路”“奉公守法路”“开源节流街”“公正无私街”“完璧归赵路”“价值连城路”“积善成德街”“一鸣惊人街”“春华秋实街”“美意延年路”。根据公告,上述这些“成语街道”更名的原因均为“不易识记道路”。(7月31日澎湃新闻)
邯郸是拥有3100年建城史的古城,历史底蕴丰富,不少群众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诞生于此,并延伸出众多“成语故事”,邯郸也被称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邯郸有不少道路都是以成语典故命名,就是为了体现邯郸的历史底蕴,留住“历史文化之根”。
石家庄日报客户端2020年7月就曾刊文《邯郸“新区”大街小巷蕴含千年文化》介绍,邯郸市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河北省地名管理规定》,经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在主城区东部“秦皇大街”以东、规划“苏黄路”以南、规划“新城东大街”(现命名为魏武大街)以西、309国道以北区域内,通过赋予大街小巷新的名称,烙下优秀历史文化印记。
但这些“成语街道”太多、太杂,让人难以记住,成了“不易识记道路”,这些街道也与这些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没有太多关系。为了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成语街道”,最后反倒容易变成了“千街一面”,“有文化”的道路,变得失去了特色,也没有了“文化”,还给公众带来了麻烦。比如面对繁多的“成语街道”,不少人可能就难以分辨,尤其是一些老人与孩子,甚至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不便。
命名城市道路,要坚持尊重历史、照顾习惯、含义健康、易找好记等原则。“成语街道”显然不符合“易找好记”的特点,邯郸对这些道路进行更名,就是一种必要纠偏,值得肯定。
道路命名非小事,值得追问的是,当初这些“成语街道”是如何被命名的,是否严格遵循了相关命名程序?这么多“不易识记道路”的命名是怎么通过的?现在“成语街道”更名,显然又要带来一些麻烦,比如市民要重新熟悉新的道路名称,以前的道路标牌要进行更换或更改,各种证照要按照新的道路名称办理……
道路命名要避免“折腾”,就要规范命名原则,防范使用不规范名称等问题。所以,在进行命名或更名时,要能充分尊重民意,要进行公示,要遵循严格的程序,要有相应的规则进行约束,要有科学的更名决策机制等等。这样才能少一些朝更夕改和反复无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