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辉
“回馈老客户,套餐金额不变,赠送流量”“套餐到期,推荐更优惠的套餐”“保证不转网继续使用就赠送话费”……很多人都曾接到类似的推销手机套餐的电话,其中有些“优惠”还需提供手机验证码。近日,广州的周女士就接到了一个固话打来的手机套餐推销电话,听起来好像是“天上掉馅饼”,结果差点掉进陷阱。(新华每日电讯8月15日)
这种现象绝非个例。对国内电信业务运营有所了解的都知道,现在国内通信运营商一般有三种运营模式:直销渠道,即营业厅和官方网站;代理渠道,合作营业厅、代理商、经销商等,这类线下店还可以卖手机、装宽带;电子渠道,第三方电商平台等。目前常见的打“外呼电话”的大多属于第二类代理渠道,属于运营商的“代理渠道”。
也就是说,目前所谓来自“官方”的骚扰电话推销乱象,恐怕还是代理渠道的居多。但也无可否认,直营渠道、电商平台等的加入,共同促成加重了市场上电信业务拓展“官方”骚扰式推销现象。
这种现象到底有多严重?一项统计显示,随着通信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务更加多元,2022年起通信类投诉量飙升,达25375件,同比上升106%,2023年维持高位,有25980件;而2024年仅上半年就有投诉24290件。增量的背后,电信业务“官方”骚扰式推销“功不可没”。
这一乱象发生的原因也许很多,比如代理经营者、电商渠道经营者缺乏法规意识、受利益驱使等,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相关的电信运营商。一方面,正是他们自己这样做,或开展的业务代理给了相关代理者等骚扰式营销以默许或便利;另一方面,代理协议责任义务的不科学、不清楚,或给予代理商的返利条件苛刻、单一,比如目前不再以用户发展的多少等返利,而是业务收入多少返利,业务收入越多返利越多,这进一步加重了这些代理商骚扰式推销高收费套餐的现象。
换句话说,目前电信业务“官方”骚扰式推销乱象日益严重,或者说陡然增多。而这种骚扰式推销,不仅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电信运营商的形象和声誉。因此,要遏止“官方”骚扰式推销,相关运营商必须提高认识,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需要完善与代理商之间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代理商在推销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用户的意愿和隐私,不得进行骚扰式推销。同时,运营商也应对代理商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其遵守协议规定。
此外,电信运营商还应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推销规范。例如,可以设定推销电话的频次上限,避免对用户造成过度打扰。同时,推销过程中应全面、诚信地介绍产品信息,不得使用欺诈手段诱导用户消费。对于违反规定的代理商或员工,运营商应给予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
当然,仅仅依靠运营商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市场监管和电信业务主管部门应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电信运营商和代理商的监管力度。对于存在骚扰式推销行为的运营商和代理商,应依法进行处罚,并公开曝光其违规行为,以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此类现象坚决说“不”,遇到骚扰或权益侵害,要及时进行举报等维权。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电信服务市场氛围,为用户提供清净、安全的电信服务环境,促进电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