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维煊
8月13日,宁海县桃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趣味十足的泥金彩漆工艺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从参观到听匠人介绍,再到亲手制作工艺品,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过了一把“工匠瘾”。(8月20日《现代金报》)
作为宁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泥金彩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大家喜爱。作为出生在宁海,并在宁海长大的青少年,在非遗传承人胡亮亮的工作室动手体验泥金彩漆堆花、贴金等工艺,过了一把“工匠瘾”。
对学生而言,这次“过把瘾”,自己可能从此多了一个兴趣,自己的人生也多了一种可能性。对泥金彩漆工艺而言,不断有新生力量学习和传承,这项传统工艺将得以保护。所以说,此事虽小,意义却大。
?现实中,很多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都想畅快淋漓地“过把瘾”体验一下。例如,有些低年级小学生都对蚂蚁搬家感兴趣,很想知道蚂蚁为什么要搬家?是怎么搬家的?但是,真正能全过程观察蚂蚁搬家,能过把“蚂蚁搬家瘾”的却很少。
由于学生“过把瘾”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珍贵的兴趣会被慢慢淡化。没了兴趣,就会对个性特质造成极大的制约,久而久之,一个班级乃至一所学校的学生,只有学习成绩上的差异,没有个人禀赋上的百花争艳,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
社会的发展及国家的进步,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靠整齐划一的课程,还包括对每个学生的禀赋及兴趣的挖掘与培养。所以,发现学生有了兴趣点,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过把瘾”体验一下,至关重要。满足学生“过把瘾”的需求,要处理好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经常问问学生都对什么感兴趣,如果学生的兴趣是有益的,就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对学生的探究给予必要的指导;二要舍得让学生在“过把瘾”上花时间。例如,有些学生非常喜欢画画,总是要挤出时间过把“画画瘾”,如果老师或家长舍不得让学生在画画上花时间,很可能若干年后就少了一个画家;三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感兴趣的事情上“过把瘾”,有些探究活动是难以在学校及家庭里进行的,学校应与社会场馆联系,为学生的“过把瘾”提供条件保障。
“过把瘾”是对人的需求的满足,重视学生这一需求,并保护学生在某件有趣或有益的事情上“过把瘾”的热情,需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