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银平
近日,山西运城翰林幼儿园的一则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热议。视频中,家长们庄严宣誓,承诺不成为“熊父母”,不说留疤了怎么办?脑震荡怎么办?不管什么时候,绝不给老师甩脸子。(9月4日《新京报》)
这一行为引人深思:幼儿园是否应具备更广阔的教育雅量去包容并引导那些偶尔“甩脸子”的“熊家长”?
诚然,“熊家长”的直言可能会给幼儿园带来困扰与挑战,但正如硬币有两面,这种来自家长立场的教育判断、信息反馈和心理流通,往往蕴含着家长对教育的见解与深刻期待。它们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园方管理与教育过程中的隐形漏洞与不足。园方若能以开放心态接纳这些“反馈”,便能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教育与管理向良性方向发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明的学校与民主的教师,本就应当放开眼光,珍视并聆听来自不同立场的声音,包括那些可能被视为“尖锐的杂音”的“熊家长”的意见。这些异见如同清风拂面,能够唤醒教育人的反思意识、自我批评意识和自省意识,推动教育决策更加贴近幼儿实际、遵循教育规律、满足家长期待,实现多方共赢。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幼儿园在探索家园合作方面已走在前列。它们通过“实实在在的登门家访”“父亲或母亲必须亲自参加家长会”等方式,主动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积极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及时捕捉来自幼儿家庭的细节化差异,实施有的放矢的个性化教育。这种开放办学,提升了教育质量,更能打造出家园共长的良性教育生态。
相比之下,要求家长宣誓“不给老师甩脸子”的做法,无疑显得有点粗暴:让家长完全“效忠”于老师和幼儿园,忽视了家长作为教育参与者的平等地位,剥夺了家长合理表达诉求与意见的权利。在这样一个倡导互动开放、平等自由的时代背景下,如此思维闭塞、脑筋僵化的做法,显然不足取。
因此,学校不能仅重视硬件设施的更新升级,更要注重教育思想与决策管理理念的更新。幼教工作者应当具备足够的雅量与智慧,去悦纳并虚心办园,蹲下身子育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开放与开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