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仁
眼下,“换赛道”是一个相当时髦和热门的话题。在各种不同场合,“换赛道”之声不绝于耳——搞制造的,说要“换赛道”;跑物流的,说要“换赛道”;做传媒的,说要“换赛道”;就连开饭馆的,也说要“换赛道”……似乎一夜之间,世人都有了“总把新桃换旧符”“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
那么,人们如此热衷、天天挂在嘴边的“赛道”,到底是个啥东西?为求其详,先查了“百度”,接着又用上了“360搜索”,感觉还是一知半解。于是果断求助于AI工具,没想到这个“新赛道”十分灵光,以秒级之神速,从数千篇文章中搜索并总结归纳了答案:“换赛道”,是指由于工作机会、职业发展、生活需求等因素,而不断变换职业路径;泛指放弃原来的选择,开始新的事业,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这个解释,相对“靠谱”。前面部分,主要是从个体职业选择的角度而言的。就当前社会层面的“换赛道”热来说,后面延伸开来的“泛指”部分,则更具普遍性、普适性意义。这也正是笔者想要重点谈一谈的。
这是一个崇尚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在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时代潮流中,我们无疑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勇敢地拥抱新事物,奔赴“新赛道”,开拓新领域。这些年,我国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不少企业在锂电池、新能源汽车、5G应用、光伏产业、人工智能等“新赛道”上取得了突破,尝到了甜头,有的还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取得了竞争优势。这说明,这样的路子走对了。
成功的背后,亦有隐忧。现在,在有的地方、有些领域,“换赛道”成了一种标签,一种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折腾。有的企业,经营几十年,原本的主业,还是搞出了一些名堂的,这两年,却倒在了“换赛道”的征途上。曾经无比期待的“风口”,成了改变企业命运的“风口浪尖”。因此,对万马奔腾般的“换赛道”热,还是想不合时宜地泼点冷水。
首要的一点,是“换赛道”不可太频繁,要防止以“频繁换道”代替“深耕赛道”。古人讲,“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在某个领域,你比别人做得专、做得精,这就是市场竞争力。我们有不少中小微企业,在细分市场里深耕“专精尖”,经过多年沉淀和耐心打磨,成了国家级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也成就了自己的“江湖地位”。而有的企业,像是猴子进了苞米地,“东掰一个,西掰一个”,结果到头来劳而无功、忙而无效,在“频繁换道”中,迷失了自我,这应成为镜鉴。
再一个,是不能越俎代庖,要防止以“政府主推”代替“市场主导”。面对日趋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各级政府当然要与广大企业同舟共济,共商发展,共谋出路。但是,“有形之手”不能伸得太长、管得太宽,更不能代替企业去选择“赛道”;工作的着力点,还是要放在营商环境打造、产业政策配套,以及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上。
实践证明,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赛道”有“新老”之分,但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别。“新赛道”,有新机遇,也有新风险。“老赛道”,有新挑战,但也能“老树开新枝”。“喜新”未必就要“厌旧”。传统型企业,转型升级的路走好了,一样能够开辟新天地。如立志于竞逐“新赛道”,还是应立足基础条件、市场需求等,作好长远性的谋划和评估。老话说得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