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萍
9月13日出版的《浙江老年报》,报道了我市镇海区澥浦镇十七房村“解纷小院”的故事。“解纷小院”是调解民间纠纷的场所,由一个团队负责运行,每天上午8点30分准时开门,有专人值守。当地90%的民间纠纷,通过“解纷小院”成功化解,“解纷小院”为加强当地的基层治理作出了很大贡献。如何调解民间纠纷,“解纷小院”给了我们众多启示:
启示一,要重视民间纠纷的调解。何为民间纠纷?根据司法部发布的《民间纠纷处理办法》,民间纠纷指的是公民之间有关人身、财产权益和其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纠纷。民间纠纷虽小但危害大,当事人往往为了一分之利、一寸之地、一语之差,吵得不可开交,不仅破坏家人和邻里间的和睦团结,而且会造成经济财产损失,严重的还可能危害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能否调解好民间纠纷,是关系社会安定能否进一步巩固、社会风气能否进一步好转的重大问题,是基层干部职责的应有之义。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解纷小院”的实践表明:为保一方平安,清官要断家务事。
启示二,无差别地接受民间纠纷的调解,及时地加以处置,不让民间纠纷久拖不决。该村有两兄弟同住一个院子,中间隔着一道矮墙,进出同一个门。弟弟总在墙脚下堆放杂物,影响哥哥一家进出,几次劝说无效后,哥哥一怒之下把矮墙推倒,两兄弟因此吵得很凶。“解纷小院”执行院长得悉后,立即去现场调解,仅仅用了30分钟就把矛盾化解了,弟弟同意把杂物搬走,哥哥同意把矮墙修好。“解纷小院”的实践表明:清官能断家务事。
启示三,用心用情调解民间纠纷,努力提高调解成功率。“解纷小院”每季度会组织团队成员参与调解培训,经常让团队成员去旁听法庭审判,用“以审代课”“以案说法”等形式提高调解水平,团队成员练就了一身调解民间纠纷的功夫。胡伟定是团队的主要成员,他有一套独特的调解方法,惯用“大理弗让、小理莫争”“鸭大蛋多、量大福多”“煮饭要有米,说话要有理”等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道理,调解成功率高。民间纠纷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只能疏导,不能堵塞;只能耐心,不能粗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解纷小院”的实践表明:清官要巧断家务事。
启示四,发挥好银辉人员在调解民间纠纷中的作用。“解纷小院”的团队成员主要是老村干部等银辉志愿者,他们熟悉村情,有见识、有经验、有爱心、有威信,很受村民信赖。长期以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在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解民间纠纷亦应如此。“解纷小院”的实践表明:“五老”善断家务事。
启示五,争取司法部门的支持,民间纠纷的调解要以法律为准绳。“解纷小院”在线上设了一个“共享法庭”,由镇上的司法助理负责运行,村民如果对纠纷的调解不服,可打电话直接向司法助理咨询;对一些相对复杂的纠纷,可启动“共享法庭”的电子大屏进行视频调解;对调解不了的纠纷,可呼叫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来上门调解,或引入仲裁和诉讼程序。“解纷小院”的实践表明:司法部门的支持,能帮助清官精准地断好家务事。
“解纷小院”有助于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值得推广。我市承担着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任务,正在打造全域同治、多元共治、良法善治、风险防治、整体智治,具有宁波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一流智慧善治之都”,““解纷小院”是有望成为有效载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