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
从“特种兵旅游”“交换式旅游”、city walk再到如今的“盖章式旅游”……社交平台上,花式旅游的“招式”越来越多。国庆假期,“跟着悟空游太原”的热度依旧,不仅是古建景点,很多老字号、文创店也推出了盖章服务,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与体验。(10月8日《太原日报》)
“盖章式旅游”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收集各种特色文旅印章的一种活动,不仅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还促使游客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游客通过收集各种特色印章,记录自己的旅行足迹,这种经历不仅展示了游客的旅游兴致,也让旅游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同时,“盖章式旅游”也带动了旅游目的地的商业消费,成为促进文旅消费的一种有效方式。
近年来,随着“盖章式旅游”的出圈,博物馆、景区、展会、文创店等掀起一股“盖章风”。据报道,为了吸引游客,各地景区、博物馆等纷纷在“盖章游”上动脑筋、下功夫,设计出多款文旅印章,并不定时更新。比如,在济南,可以盖到千佛山、芙蓉街、甜沫、把子肉、拉呱等老济南特色印章;在北京,可以到故宫、颐和园、长城等名胜古迹收集各种国家级文物、知名古建筑、书画作品的印章图案;在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大雁塔、古城墙等地的特色文旅印章,也受到不少游客青睐。
按说,“盖章式旅游”是顺应消费需求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拉动文旅消费,无疑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如今不少景区竟然把“盖章旅游”变成了“收费盖章”,有的还存在捆绑消费;有的景区将提供盖章服务视作营销引流的工具,使得大量同质化印章出现,印章设计缺少创新性和趣味性。更有甚者,还出现了盗章商用赚钱的现象。
笔者以为,防范“外出旅游”沦为“盖章旅游”,需要综合施治。一方面,文旅部门应积极承担起自身的主体责任,严把集章打卡的审核关、准入关;同时,出台相应标准,规范集章打卡服务,让景区、博物馆等地有“规”可依,对“标”设章,切忌各家各“规”,各家各“标”,无序“盖章打卡”,而让“盖章旅游”变味跑调。另一方面,文旅部门应引导集章爱好者学会适度和理性,切莫陷入“为了盖章而盖章”的误区,甚至花钱请人帮忙代盖章,从而既花了冤枉钱,又让“盖章旅游”失去旅游的本义。
此外,文旅部门还应引导景区注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一流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打卡,并通过“盖章式旅游”这一新兴旅游方式,既让游客提升满意度和获得感,又让景区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