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失能失智老人数量已达4500万。作为全国首批长护险国家试点城市,浙江宁波于2017年底开始试点,并于去年1月实现全域全人群覆盖——在全市818万名医保参保人员中,只要通过评估,符合条件者就能享受服务,居家和入住机构的人群都能获得相关待遇。(10月12日《宁波日报》)
在理想的图景里,失能失智老人不仅需要有人在身边照料护理,也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然而,“老伴”要么不在要么年老体衰力不从心,承担多重社会角色的子女乃至孙辈难免会角色紧张、分身乏术,让失能失智老人的老有所养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部分家庭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作为一个民生痛点,如何让失能失智老人得到更好的“温柔相待”,成为一道现实考题。
伴随着老龄化进程,失能失智老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之下,失能失智老人不仅给普通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也让家属们背负了沉重的“担子”,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为一种无奈的境遇。“长护险”作为一种“制度补血”手段,不仅能够为家属们“松绑减负”,也有助于让失能失智老人生活得更有品质、更有尊严。
一项调查显示,失能失智老人是“长护险”最普遍的受益者,宁波市“长护险”享受人群中,60岁以上人群占总数比例的93%。“长护险”不仅能够为普通家庭分忧解难,也能够减轻老人们的心理负担;而对于那些经济相对困难的老人来说,“长护险”也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失能失智老人不能沦为孤立无援的原子。从申请速度加快到服务时间、服务次数变得更加灵活,再到将入户助浴、医疗护理列入服务范围;无论是山区还是海岛,只要失能人员有需求,服务就能够抵达,“长护险”为更多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庭“托起”更加体面、更加幸福的生活。
养老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承载着无数家庭厚重的期待。不论是“长护险”“喘息服务”,还是“健康敲门行动”,抑或是商业化的助浴服务,让失能失智老人生活得更好,需要公共部门、市场和社会三方力量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需要更多的“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应他们所需”。说到底,让失能失智老人老有所养,不仅需要一个又一家家庭的“自我救赎”,也离不开外部的社会支持。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大程度上要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让失能失智老人老有所依,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不仅考验治理的精度,也映照着社会的温度。通过“长护险”等有效政策和创新举措,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让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庭感受更多温暖、拥有更有保障的生活,善莫大焉,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