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这给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县域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县域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支撑,也是壮大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最活跃因素,在地方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市域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破局突围,关键看县域经济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
浙江县域经济发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24年,中国县域经济100强中,浙江17个县(市)榜上有名,数量排在全国第二。浙江县域经济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优势。块状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显著优势,也是县域经济特别是工业强县的主体形态。“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之一,便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走出了一条以县域经济为主导,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的发展之路。近年来,宁波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总量持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宁波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23年,宁波GDP千亿区(县、市)达7个,占全部区(县、市)的70%,区域间经济总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进一步缩小,反映了县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不是孤立的或者割裂的,要将其放到更高的坐标系中谋划推进,跳出县域看县域,以区域联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发达的制造业一直是宁波经济的底色和引擎。做大做强制造业,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无疑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永恒主线。宁波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县域制造业的大提升和大发展。这些年,宁波不少县域将制造业作为立县之基、强县之本,发挥体制机制、区位和环境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端产业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打造富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增长极。
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是产业强,产业强的核心是制造业强。前不久,宁波及所辖的慈溪、余姚、北仑、镇海、鄞州,分别拿下代表浙江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的“天工鼎”。勇夺“六鼎”,显示了宁波制造业的整体实力,也映射出宁波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态势。
以县域作为一个经济体来考量,工业是县域经济的基本盘。2023年,浙江28个“千亿县”中,有21个“千亿县”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宁海,依靠推动光伏储能、高端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发展而新晋“千亿县”。慈溪,作为浙江首个“千亿县”,一直以来是浙江县域经济的领头羊。慈溪之所以能够领跑浙江县域,除归功于其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吸引和聚集了大量人才和资本外,主要得益于其深厚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无论从经济结构还是从工业自身的地位来看,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宁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
县域强则市域强。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各地应立足区位特点、自然禀赋、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探索和走好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千方百计培育经济增量、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推动宁波县域经济发展整体跃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