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为了一碗面,去一座城。”从河北石家庄到浙江宁波一千多公里路程,食客唐先生的执着,源于象山海鲜面的别具一格。在“聚鲜记”,食材、汤料、服务等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同时所有的配方和经营模式都免费开放,供同行学习,这是作为象山首家海鲜面示范店的担当(10月20日《宁波日报》)。
悠悠万事,吃饭为先。对于喜欢吃、讲究吃的中国人来说,从来都不会缺乏餐饮消费的热情。当海鲜面成为一个城市的“金名片”,成为一个城市的旅游标签,自然会驱动不少游客“为了一碗面,去一座城”。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旅游成为一种大众消费。一个地方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海鲜面成城市名片”不仅具有经济意义,也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不论是对传统面条进行创新,还是研制多种口味的海鲜面,“海鲜面成城市名片”显然需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海鲜面成城市名片”犹如一面镜子,提醒和启发人们——从山东淄博的烧烤到甘肃天水的麻辣烫再到浙江象山的海鲜面,赢得消费者青睐,让无数游客不远千里前来“打卡”,地方美食固然有独到之处,但令人舒心安心的消费环境也不可或缺。
以美食为媒介,来之不易的“海鲜面成城市名片”需要共同呵护,这不仅需要商家的传承创新,也需要公共部门和市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正所谓始于味道,基于治理,成于口碑,既需要“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应游客所需”的温暖态度,也需要把每一个细节考虑周全、把每一个问题解决到位的务实行动。
公共部门下足“绣花功夫”,通过细致入微的精细化治理让游客有更加舒适的旅游体验;公众敞开怀抱,尊重和善待游客;商家在传承创新中提升美食品质、优化消费服务,让美食不辜负每一名游客的期待。只有多方共同努力,一个城市的旅游品牌才会更加响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