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辉
进入年末,各地工作进程到了总结阶段。有读者向反映,在项目设计和工作推进时,一些地方存在“层层提速”现象。有的任务推进到每一级,都会提前一个时间期限;有的工作原本需要一周完成,到了基层却成了当天反馈。甚至有基层乡镇干部反映,有时上级部门上午刚下通知,就要求下级部门下午下班前提交报告……工作“层层提速”给基层带来了困扰。(半月谈11月7日)
“层层提速”,听起来似乎是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仿佛各级部门都在争先恐后地提高效率、抢抓时间。然而,细究之下,不难发现这背后隐藏的种种问题。比如“层层提速”看似高效,实则是对工作规律的漠视和对基层实际情况的忽视,导致实际工作质量难以保证,本质上是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一种极度压榨。
那么,究竟是什么催生了这种“层层提速”的怪象呢?究其根源,还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
第一种情形,便是“盲人摸象”式的推进。一些上级部门对工作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对于基层的具体情况知之甚少,缺乏调查研究,却又急于求成,于是便采取了“一刀切”的提速策略。他们忽略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甚至导致工作变形、走样。
第二种情形,则是“政绩冲动”下的产物。某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提速,试图以此显示自己的“积极作为”。这种畸形的政绩观,不仅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也严重脱离了基层的实际需求。在这样的心态驱使下,工作“层层提速”就成了他们彰显政绩、邀功请赏的“快捷键”。
第三种情形,则是“甩锅推责”的伎俩。一些部门明知某项工作难度大、见效慢,或者只是形式大于内容,但为了逃避责任、转移压力,便通过“层层提速”的方式,将矛盾和问题推给基层。他们要求基层提供种种数据、报告,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工作扎实”“责任到位”。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加重基层负担,也破坏了工作的正常秩序。
面对“层层提速”的顽疾,有关方面必须痛定思痛、对症下药。首先,要加强调查研究,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上级部门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难度,避免盲目提速。同时,要通过深入基层、走访群众等方式,了解真实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领导干部应摒弃畸形的政绩观,不以速度论英雄,而是要以质量、效益为衡量标准。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而不是盲目追求速度和表面政绩。
再次,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各级部门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不要将矛盾和问题推给基层。对于确实需要基层配合的工作,应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支持,确保工作能够高质量完成。同时,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避免过度加班和负担过重。
此外,还要加强监督问责,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干部群众对“层层提速”等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举报。对于查实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形成有效震慑和警示。
总之,“层层提速”看似是一种“高效”的工作方式,实则却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集中体现,阻碍实际工作有效开展的“绊脚石”。有关方面要深刻认识其危害性和根源所在,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整治。只有这样,才能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让基层工作人员能够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