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别让“烂梗”污染校园文化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4-11-15 12:46:39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郑建钢

  随着中小学生越来越频繁地接触互联网,一些网络热梗也融入孩子们的语言体系,一些毫无营养甚至有些低俗的词语,时常脱口而出,有的还被写进作文,不少家长对此表示担忧。(11月13日光明网)

  很多中小学生热衷于“玩梗”,好像不加梗就不会说话了似的。除了好玩、刺激,更重要的是,网络热梗已经成为时下校园的流行文化,学生想借此与小伙伴们打成一片。如果不会玩,就是落伍,与别人交往时自然失去了话语权,甚至会被逐出朋友圈。

  网络所具有的跨区域性、互动性、及时性的特点,极大地影响了个性张扬、性格逆反的未成年人。这样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你个老六”“栓Q”“我丢”这样刻意迎合学生的“烂梗”,流行起来就像病毒传播一样,速度快、范围大,消极影响广,容易养成未成年人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习惯。

  未成年人好奇心强,善于模仿,“玩梗”是对新生事物一种本能的学习。但是在模仿的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分辨能力,又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导致良莠不分,全盘接受。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如果正能量不去占领,负能量就必然会占据上风,这会使未成年人背离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不能等闲视之。

  对孩子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是家长。家长要言传身教,起好表率作用,对孩子的不文明言行为进行纠偏。家长自己三观正,能够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就会有说服力。同时,要在家庭中倡导以语言文明、行为优雅为荣的氛围,构建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积极向上的书籍、故事、游戏、影视作品去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抵御低级趣味和消极网络文化的毒害,增强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学校也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交方式,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社交语言,积极鼓励学生多开展一些文明、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及时清除不良网络文化影响。

  日前,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了“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故意使用错字、滥用谐音指代词、编造黑话烂梗、恶意曲解文字含义等。社会层面要开展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负面的网络内容进行必要的清理和相应的处理,尽可能把不文明的网络热梗消灭在萌芽状态。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