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淇
根据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公布的最新缴费标准,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较上年增加2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00元。医保基金是群众“救命钱”,一段时间以来,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缴费负担较重等现象引发社会关注。(11月17日 《半月谈》)
医保作为保障民众生命健康的关键防线,其参保的广泛度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人民福祉。长期以来,中国基本医保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覆盖超13亿人。但压力也不容忽视,部分居民医保缴费意愿低迷,基金运行整体面临紧平衡。
居民医保参保积极性不高,成因是多维度的。近年来,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逐步上调,旨在适应医保体系的发展需求,但部分地区保费涨幅超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无形中增加了普通家庭经济负担。有农民反映,医保与社保费用相加,年度支出数额较大,给家庭预算带来不小的冲击,一些家庭甚至需要延迟缴费或借款来完成缴纳,这无疑削弱了民众参保的积极性。
看病自费金额增加,也让部分群众参保获得感偏弱。尽管医保报销体系不断完善,报销比例有所提升,但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这些利好。尤其是农村家庭,作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的主体力量,在医疗自费方面承受着更为突出的压力,“医保缴费多了,自费金额也多了”的感受较为强烈。
此外,医保政策的部分调整,如断缴再参保政策的变化,虽有其合理性,为吸引未连续参保的人员回归医保提供了灵活的路径,兼顾了居民医保参保人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分人群“有病参保,无病断保”的投机心理。而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使得参保信息难以有效整合与及时更新,断保漏保和重复参保现象频发,严重影响参保工作的精准性与高效性。
面对上述堵点,国务院今年8月印发了《关于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通过参保、筹资、待遇等多方面政策措施的完善,为激发基层活力、健全参保长效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合理的保费动态调整机制尤为关键。在确保医保基金可持续运行的前提下,应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稳定个人缴费标准,让民众拥有清晰稳定的缴费预期,从而消除因缴费不确定性带来的顾虑。
抑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同样刻不容缓。这需要我们从医疗服务的全链条入手,强化成本控制与监管,提高医保资源的利用效率,切实降低民众就医的实际负担,让其真正从医保政策中受益,增强对医保制度的信任与支持。同时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将健康体检、健康管理措施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加强健康教育,使医保制度从单纯的医药费用支付工具向全面保障公民健康权的制度体系转变,提升民众对医保的价值认同。
更为重要的是,要全力推动部门数据共享与整合。通过完善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建设,打破医保与公安、卫健、民政、统计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确保参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打通医保参保意愿堵点,是一项系统任务。唯有多管齐下、精准施策,不断优化居民医保筹资与待遇政策,才能持续巩固全民参保成果,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