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波
穿汉服、读典籍、游宁波,11月23日,由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主办的“跟着典籍游宁波”研学活动拉开帷幕,11户亲子家庭参加了该系列的首场活动——“罗城访书之旅”。(11月26日甬派)
研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能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增长知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可能性。但随着研学的火速升温,不少乱象也随之暴露,比如市场上许多研学游产品,研学地点越来越远,甚至放在海外,从而推高了研学的费用。
事实上,研学的真正价值并不取决于距离的远近和花费的多少,而在于活动内容的质量和对学生的实际效果。研学游,研是基础,学是目的,游是载体,旨在让学生于游中研有所得。而研学游之乱,正是始于本末倒置、缺“研”少“学”。这背离了研学的初衷,让研学变得低效甚至无效。
一些家长不计成本送孩子参加研学游,其目的是通过购买教育服务,让孩子在竞争中不掉队。利用家长的这种焦虑,通过“注水”的研学游追求商业利润,这种现象必须予以纠正。让研学回归初心,这是教师和家长的热切期待,也是研学活动理应追求的目标。
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组织跟着典籍游宁波”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体验宁波历史文化,用经典讲好宁波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让研学回归初心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宁波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利用好家门口的地域文化资源,让孩子们充分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大有可为。这需要有关部门和机构在开发研学产品上提质升级,通过精心设计路线、加强研学课程开发、完善研学基地建设等,推广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研学产品、线路,成为名符其实的“行走的课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寓教于游自古是备受推崇的教育手段。研学的效果,跟距离的远近,没有必然的联系,研学游不一定要行万里路,在家口照样能有好的研学,关键是让研学游走向“研学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