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辉
日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其核心要义是对微短剧片名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纠偏,并在导向、体例、艺术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央视新闻12月22日)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微短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占据了大众的休闲时光。然而,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微短剧片名的“哗众取宠”“低俗庸俗”现象,不仅污染了网络文化空间,还严重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格调与形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适时出手,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微短剧片名审核,无疑是一记重拳,直击要害。但要想根治这一顽疾,我们还需深挖病根,标本兼治。
微短剧片名的乱象,说到底,是流量经济下的产物。在这个“注意力就是生产力”的时代,一些制作方和平台为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量,不惜在片名上下功夫,或夸大其词,或故弄玄虚,甚至打擦边球,以求在海量内容中脱颖而出。比如,“总裁的小娇妻”“霸道王爷爱上我”这类剧名,虽能一时吸引观众的好奇心,但长远来看,却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对文化品位的贬低。
更有甚者,一些小程序类微短剧,为了刻意追求投流效果,片名问题尤为严重,简直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这种短视行为,不仅违背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也破坏了网络生态的健康平衡,必须严加整治,绝不能让其野蛮生长。
新出台的管理提示不仅对微短剧片名提出了具体的导向、体例、艺术要求,还强调了平台的自审责任,要求平台方严把内容关,确保片名的合规性。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微短剧市场的一次大扫除,能够有效清除那些低俗、庸俗的片名,净化网络空间。
然而,审核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需从源头入手,引导行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让创作者明白,好的作品,从来不是靠哗众取宠的片名来吸引观众,而是靠扎实的剧情、深刻的内涵、精湛的表演来赢得口碑。
治标的同时,更要治本。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其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表达。因此,提升微短剧的整体品质,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这要求创作者不仅要关注市场反馈,更要注重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高质量的剧本、专业的制作、精良的后期,打造出一批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作品。
此外,行业还应加强自律,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共同维护微短剧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违规者,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微短剧的片名,折射出整个行业的风气与追求。加强片名审核,既是对行业乱象的一次清理,也是对文化责任的一次重申。在这个过程中,有关方面既要注重直接的治标,通过严格的审核制度,剔除那些低俗、庸俗的片名;更要着眼深度的治本,通过提升作品品质、加强文化引领,让微短剧成为传递正能量、展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