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须虫
学校安排一科订一套,有些老师还会另外增订,不为教学只为拿回扣;教辅推荐订购层层加码,有地方8年间教辅征订人均费用翻番;教辅材料背后利益深度捆绑,一名教育局一把手落马牵扯多所学校,多名教育部门和学校干部职工涉案……发挥着辅导学习、辅助教学作用的教辅材料,成了教育领域贪腐“重灾区”(12月26日人民日报客户端)。
教辅材料涉贪腐是由来已久的痼疾,根源在于教辅材料在教育教学中是一种刚需,用什么教辅材料、用谁的教辅材料,教育部门及教师有决定的权利,而学生和家长只有买单的义务。在市场化供给背景下,“搞定”决定人,是教辅材料营销的关键,销售方往往通过提成、回扣等行为,将教辅材料背后利益深度捆绑起来,赢得所谓的竞争先机。由此,导致乱象丛生,不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也污染了教育生态。
教辅材料中的腐败之所以顽固,则在于涉及面广,其中很多是额度很小的“微腐败”,形成所谓潜规则,导致“法不责众”,治理成本高昂,往往治标难治本。换言之,只要教辅材不改变学校教师选用、市场经营供给的模式,即便加强监管,恐怕也难以实现长治久治。
因此,防范教辅变“教腐”,应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将教辅材料像教材一样,列入公益性的范围,免费提供,切割教辅产业,阻断利益源头。
比如,江西省就是这样的思路。该省相关部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不再统一订购各类教辅材料,严禁各级教育部门、中小学校推荐、组织征订或代购教辅材料;省教育厅组织全省1000余名一线优秀教师,编写覆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各学段、各科目的学习辅导资料,供师生免费下载使用;由省财政每年出资4400余万元,向全省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义务教育文字作业本、寒暑假作业等学习材料,与教材一起免费配送。
江西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不过,这么做需要有壮士断腕切割教辅产业利益的勇气;同时,还舍得投入,完善教辅材料编审更新与印制配送机制。当然,在教辅供给模式未能彻底变革之前,加强监管和监督很有必要,特别是应该严控价格,如明确教辅材料营销定价的标准,挤掉利益空间,遏制“教腐”乱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