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发
12月27日,郑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在校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管理的决定》,即日起,全市中小学校要严格限制学生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学校,除教学必需外,禁止带入课堂。这也是全国首个就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作出的决定。(12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常用工具,许多中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如何管控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防止他们沉迷网络和游戏,引发了不少矛盾和纠纷。郑州市在全国首个就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作出决定,以地方立法形式严格限制学生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学校,给了学校和老师一把规范管理的“尚方宝剑”,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过早、过度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专注力和身心健康发展,还会造成视力下降、沉迷网络、成绩下滑、抑郁焦虑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一些学校曾出台“土政策”,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或采取屏蔽断网等措施,让学生在校园无法上网玩手机;而对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情形,个别老师甚至用粗暴的方式,对收缴的学生手机甩毁、砸毁,经常造成矛盾和冲突。因为智能手机价格不菲,此举有时也很难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等均对在校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作出过管理规定,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管理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而老师一旦甩毁、砸毁手机的话,还有可能要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因而,不少老师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学生在课堂上只要不是明目张胆地玩手机,或不影响课堂的教学秩序,大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郑州市出台此次中小学生手机管理规范性文件,严格限制学生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学校,等于是权威的“官方禁令”。学校和老师有了这把“尚方宝剑”,则可以依规将学生的手机拒之校园之外。而家长也有理由来教育和说服孩子,不再违规将手机带进校园。
其实,禁令并没有“一刀切”。对于部分中小学生确实有使用手机的需求,如上下学途中与家人联系、乘坐交通工具、辅助学习的,再如部分学校开设智慧课堂、信息学奥赛课程等,需要在课堂上使用平板电脑的情况,决定则明确,除教学必需外,禁止带入课堂。同时规定,学校应当在校园公共区域合理设置公用电话,供学生应急联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生确有需要将手机带入学校的,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允许带入的,入校后交由学校统一管理。这样的规定,显然具有人性化。
总之,为立法规范“手机禁入校园”叫好。落实禁令将真正考验学校管理的智慧和能力,学校和老师不仅要依规严格执行,还应当加强科学、文明、安全使用手机的宣传教育,逐步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管理能力,并通过家校共管共治,进一步规范手机管理,净化校园环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