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凝
最近,市民李女士查阅一年来的手机账单,发现月话费套餐的金额不知为何多了58元。话费套餐优惠其实有时限,宽带免费升级仅限试用期,App低价会员费仅限首月……记者调查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优惠套餐背后常有“沉默扣费”情况,消费者一不留神就多花了钱(上月31日上观新闻)。
《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早就赋予消费者知情权。然而,在电信消费领域,不少消费者遭遇“沉默扣费”,比如有消费者此前办理了每月140元套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每月198元套餐;有消费者一次性预缴三年宽带费用,家里却突然断网并欠费上千元……
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手机套餐优惠到期取消优惠,有的打着免费福利旗号实际只免费两个月。另外,手机App也存在通过首月优惠、低价秒杀等方式,先吸引消费者充值会员,然后恢复原价的做法。可见,运营商“沉默扣费”是套路,先以优惠诱人入坑,后取消优惠悄然扣费。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运营商促销不够规范,导致部分消费者稀里糊涂参与优惠活动;二是优惠或福利到期后未及时通知消费者就扣费;三是取消续费入口难寻。这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等,增加了消费成本。
从法律角度来说,运营商在更改价格、更换套餐时,未及时告知消费者或未获得消费者明确回应,均涉嫌未尽告知义务,从而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有权申请追回相关扣款,维护自身权益。但在现实中,不是每个消费者都能发现“沉默扣费”,即使发现了也未必有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对此,每个被侵权的消费者只有坚决维权,才能倒逼侵权者退费、赔偿、规范运营。
目前,消费者既可以通过运营商官方App或客服电话进行投诉,也可以向工信部、12345热线、消协组织等进行投诉,还可以通过法院起诉侵权运营商。相对来说,投诉比起诉的维权成本要低。鉴于电信领域“沉默扣费”等侵权现象高发,有关方面应以实际行动打破“沉默”。
譬如,有关消协组织不妨以运营商侵害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由,依法提起公益诉讼;电信主管部门可针对运营商乱扣费现象开展整治。针对手机不明扣费,2018年,工信部要求以短信方式按月向用户主动推送通信账单信息,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这也能遏制“沉默扣费”。
由于手机扣费涉及消费者合法权益,笔者以为,既要对运营商营销活动进行规范,避免其通过优惠促销挖坑然后“沉默扣费”,也要对涉及扣费的事项,要求运营商告知后必须得到消费者有效反馈,避免运营商以“已短信通知”为由进行辩解。
截至2024年10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及中国广电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17.89亿户。这意味着运营商拓展新用户的难度极大,只有真诚对待用户,才能避免用户流失。而类似“沉默扣费”等做法,只会让消费者远离侵权运营商,通过携号转网等方式另择运营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