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美
1月7日上午,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一张AI制作的“被埋在废墟下的小孩”图片刷屏社交网络,许多账号将该图片与定日地震关联,引发广泛关注。而实际上,这张图片实际是由AI生成,平台也在相关视频下方给出文字提示:“疑似使用AI生成技术,请谨慎甄别。”然而虽有提示,不少网友仍被误导,并在留言区关注男孩的生命安全。(1月9日南方网)
时间就是生命,抗震救灾,争分夺秒。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些人为了蹭定日地震流量,公然在网络上传播炮制的“被压废墟下的小男孩”等虚假图片,夸大地震灾情,消费地震灾难。这在客观上误导了公众,干扰了抗震救灾的正常秩序,实质上是给救援行动添乱。道理非常简单,在全力抗震救灾之时,当地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人力、精力核实核查相关信息,分散了本就有限的救援力量。背后的辟谣成本相当高,并不是打上“谣言”水印这么简单。
从法律角度说,伪造“被埋在废墟下的小孩”图片,就是编造涉及地震的谣言,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轻者,可以给予治安行政处罚;重者,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可见,对于伪造“被埋在废墟下的小孩”图片这类造谣事件的处理,除了及时辟谣和自媒体平台下架该张图片、封禁相关账号外,公安机关应介入查处,让那些为了追逐流量而丧失社会责任感的造谣者、传谣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从长远来讲,自媒体平台、AI平台应当从这起造谣事件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技术手段,把好第一道关,从源头上阻止谣言的传播。一方面,自媒体平台要不断提高对AI生成信息的识别能力,并加大对内容的审核力度,依法按规对涉嫌AI生成的信息在显眼位置标识出来,特别是对涉嫌AI生成的涉及地震灾情这类信息要严格把关。另一方面,AI平台应对涉及地震灾情等重大、重要、敏感信息,应对用户予以警示,甚至有必要直接不予以生成,防止用户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