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海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需要全社会携手努力推动解决的问题。最近,中办、国办联合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并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将有利于促进这一目标实现。
什么是“全社会物流成本”?这似乎是一个比较专业和复杂的概念。其实,简单地说,就是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目前我国的这一比例在14.4%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则通常在7%左右。上述行动方案要求是,到2027年降到13.5%。也就是说,用3年时间,降低0.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释放万亿级的物流成本。从时间和空间上来判断,方案是可行的,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
为何要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借用有关方面专家的话说,物流是经济社会运行的“血脉”,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当前,外部形势复杂多变,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多,解决物流成本过高问题,确实显得十分紧迫。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同时也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接近90%。实现物流降本增效的目标,推动生产力布局优化,是一项关键性任务。实践中,各地不乏这方面的探索。比如,一些城市临港工业和相关产业集群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包括钢铁、机电、水泥、汽车制造和化工、能源等产业,需要原材料等物资“大进大出”,在交通条件好的地方布局类似大项目,不仅能减少物流环节,提升周转效率,也能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这是产业发展在源头上需要考虑的。
按照国家发改委和中国物流业采购联合会发布的统计办法,物流总费用由运输成本、保管成本和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因为竞争比较充分,我们在运输成本这块,已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腾挪”空间很有限。而保管成本过高,是要突破的一个重点。我国汽车制造“大厂”奇瑞集团,通过生产链与供应链统筹规划、深度融合,实现运输、仓储配送和包装业务的一体化整合,物流响应时间缩短了25%。企业内部物料供应与生产线精准对接,集团供应链库存水平整体下降了21%。这“一缩一降”,使企业的竞争力大幅提升。这说明,物流降成本,制造业企业本身是有很大潜力可挖的。
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从一个城市的角度而言,解决全社会物流成本过高的问题,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方面,深圳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该市的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降到了10%左右,远低于国内其他城市。出现这种差异,原因何在?一方面,深圳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子,走在了全国前列,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拉高了GDP这个分母。再一个,应该就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较高。服务业的单位货运量,本身就低于制造业。加快转型步伐,推动产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迈进,推动总部经济的招引与发展,也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简单地降低运输成本,也不是要压缩物流企业合理利润,更不是要影响物流从业人员收入。但是,在“运”的环节,也是有不少文章好做的。如,加快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航道、综合性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供应链畅通提供更为便捷的通道;打通数据瓶颈,提升物流的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和精准匹配;大力发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推广实施“一单制”“一箱制”,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