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聿仁
在刚刚召开的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省长刘捷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其中强调,要“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明确要求“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强调要把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谋划和嘱托,浙江在推进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方面一直在努力,且取得了明显成效。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6,省内发展滞后的“山区26县”GDP均破百亿元。
但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的要求,工作中的短板和发展中的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山区海岛县发展步伐还不够快,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基础还不够稳,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程度还不够高,城乡共同繁荣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等等。
如何立足现有基础,咬定既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再出新招实招,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在去年12月21日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明确把缩小“三大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去年12月30日召开的全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动员部署会,明晰了路线图、任务书: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和做法,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推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中之重在农民。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缩小“三大差距”,可谓抓住了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牛鼻子”,前景值得期待。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针对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千万工程”。20多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迭代升级实施“千万工程”,给浙江农村百姓带来了切实可感的万千幸福,也生动诠释了共同富裕理想照进现实的科学路径。
“千万工程”不只是一项具体工程,其中蕴含的科学价值观和方法论,对我们致力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将蕴含其中的理念、路径、方法、机制,贯穿运用到缩小“三大差距”的全过程、各方面,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取得新突破。
坚持统筹兼顾、一体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关键在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下一步重点应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一方面,应积极构建以县城、中心镇、重点村为支点的支撑体系,加快推进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应坚持以县域为重要单元,谋划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一体化发展和人才有序流动。
坚持实事求是、精准施策。各地发展基础不一、资源禀赋不同,在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缩小“三大差距”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不脱离实际,不搞“一刀切”,防止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当前,尤其应采取实打实的举措,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引导每个村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实现强村富民目标。
坚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千万工程”成功的关键在于“20年坚持办一件事”,每年聚焦小切口,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我们应进一步聚焦百姓所盼所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硬件软件两手抓。既在环境、设施等看得见的地方下功夫,也在治理体系构建、乡风文明建设等看不见的地方下力气,重点抓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切实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等老百姓最有感的“关键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