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钱
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内卷”,本是一个民间词语,正式写进中央文件,说明“内卷”已经成为2025年前进道路上一块巨大的拦路石。
“内卷”的表层原因,是资源约束、赛道拥挤,使得个体为了获得更好发展机会,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回报,形成一种“努力的恶性循环”。比如,在教育领域,较低的普高录取比例,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家长对子女接受普高教育的强烈愿望,于是“卷”就从过去的高中阶段,逐级降低到初中和小学,甚至卷到了幼儿园。“内卷”程度之深、范围之广、为害之烈,真的已经到了不治不可的地步。
“内卷”的深层原因,是契约失效、规则失灵、竞争失序。比如,招投标等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规范市场竞争,保证公平公正,实现优胜劣汰。但在执行过程中,因操作走样,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十多年前,为解决劣质跑道毒害孩子健康问题,宁波一家企业投入巨资攻关,研发成功了食品级塑胶跑道,申请了专利,并开始量产。但在价低者得的招投标制度面前,这家企业的优质产品“卷”不过劣质跑道。“这种局面不改,企业何谈发展!”该企业负责人感慨。
“内卷”不仅消耗了个体的身心健康,还导致社会创造力下降。当人们忙于应对无休止的低效甚至无效竞争时,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就会衰竭。“内卷”还会加剧社会不平等,使资源向那些已经处于优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倾斜,而弱势群体更加难以获得发展机会。
“内卷”的本质是一种熵增。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熵(即系统的总混乱度或无序度)会随时间而增加,一直增加到不能再大的程度。这时,系统内部达到一种完全均匀的热动平衡的状态,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除非外界对系统提供新的能量。这一物理学理论,为我们破“卷”而进提供了思路。
早在20多年前,宁波就有“千军万马做外贸”的盛景,据报道,宁波每4个人就有1个从事与外贸相关的职业。但这样“拥挤”的行业不仅不“卷”,反而连年跃进,量质齐升。1月20日,宁波海关发布数据,2024年宁波市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额1.09万亿元,成为继深圳、上海后,第三座年度民营企业外贸规模超万亿元的城市。竞争激烈而不“卷”,秘诀就在于外贸行业是一个向全球开放的系统,担当宁波外贸主力军的民营企业家,善于把宁波开放的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
外贸如此,其他行业亦然。关起门来竞争,就会被熵增卷死,而努力成为开放的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就能在“内卷”中脱颖而出,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莫属。到2024年底,宁波连续7年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累计拥有单项冠军企业674家,其中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04家,成为全国首个数量破百的城市。
根据熵增定律,在社会或经济系统中,为了缓解“内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需要外部干预和调整,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和公平性。这方面,宁波又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破“卷”之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宁波将着力完善普高特色多样化发展布局,普高录取比例提升至75%左右。这一消息,让众多在“内卷”中苦苦挣扎的孩子和家长喜出望外。
最根本的破“卷”之道,还是要回到规则、契约和秩序上来,在决策上减少“收放自如”式的随意,在行为上杜绝“一刀切”式的野蛮和鲁莽,修复对契约的信仰,让市场规则回归到资源配置主角位置,让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内卷式”竞争进行综合整治的本义。
如此,方能把个人、家庭、企业从“内卷”的巨网中解放出来,建立起更加高效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