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新春说“进”|把握好进与退的关系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2-06 10:06:52  稿源: 宁波日报

  陈鸣达

  新春说“进”,谈“退”似乎不合时宜,其实不然。进与退是事物的两面,相互关联,不可或缺。进是目的,退是手段;进是战略、退是策略;进是勇气,退是智慧。必要的退往往是进的前提,能进则进,不进则退,进退自如,以退为进,退中求进。把握好进与退的关系,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把握好进与退的关系,以退为进,退中求进,是社会政治领域一种普遍的现象。列宁有句名言,“退一步,进两步”,说的是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为缓和国际国内矛盾,放弃战时“共产主义”制度,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色彩的新经济政策,待苏维埃政权巩固强大后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列宁的这一策略,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巩固新生红色政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英国历史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把“隐退与复出”作为社会文明生长的重要规则。在他看来,社会文明的发展不是一条直线,而是通过不断退隐与复出,向前推进。

  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很少没有“退隐”的经历。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谨,由京官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在“万山丛薄”的恶劣环境下,潜心修学,龙场悟道,创立心学,成就一代思想大家。邓小平同志“三起三落”,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些伟大人物的退隐与复出,无论是主动的退,还是被动的退,他们总是以积极的心态,在退中总结反思,使思想更精深、更博大、更成熟,在退中积蓄力量,在退中寻找进的机会,最终实现进的目的。

  把握好进与退的关系,以退为进,退中求进,是军事领域常用的一种策略。《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毛泽东同志是运用这一策略的典范。早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他说过军事斗争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并总结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16字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实施战略大转移,为北上抗日保存了实力。长征路上的四渡赤水,更是毛泽东同志军事生涯中的成功之作。面对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堵,毛泽东同志率红军避敌锋芒,迂回曲折,在运动中调动敌人,寻找战机。表面上看,每一次渡河都是退,但这种退是主动的退,是退中有进、以退为进,在退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扫清前进的障碍。通过四渡赤水,历时三个多月,歼灭和击溃敌人四个师、两个旅、十个团,俘敌三千六百余人,彻底粉碎了敌人企图围歼红军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把握好进与退的关系,以退为进,退中求进,也发生在经济领域。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急于求成的冒进,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党中央审时度势,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所谓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尽可能提高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使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得到统筹兼顾。也就是有退有进,退中求进。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如此,企业何尝不是。一家企业若想不断发展壮大,就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向,淘汰落后产能,开发新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如果一味坚守原先产品和市场,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人生之路,有顺有逆,有得有失,有进有退。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看似退,实则进。布袋和尚插秧诗曰:“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揭示了人生进退的真谛。高明的拳击手往往后退一步,找到对方破绽再出拳,聪明的人从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进退。写到这里,想起众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有的退休之后无所事事,无所适从,陷入孤独、失落、寂寞,而更多的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或参与银辉志愿活动发挥余热,或读书写作、题词作画、歌舞声乐,或寄情山水,游走祖国大地,或含饴弄孙,培育下一代,这不也是一种退中求进,以退为进的体现吗!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