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淳艺
记者2月10日从国家医保局获悉,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于近日正式上线,购药者通过扫描药盒上的药品追溯码,即可获取详细的药品销售信息,了解药品的“前世今生”。目前,每天有近3.3万人次使用这一功能查询药品销售信息。(2月11日《北京青年报》)
药品追溯码,如同药品的“电子身份证”。每一盒药品自出厂起便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即便同种药品,其追溯码也各不相同。若流通中出现追溯码重复,便可能暗藏假药、回流药或药品被非法串换的风险。因此,推广药品追溯码,对于保障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具有重要作用。
自2024年4月起,国家医保局启动了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工作。截至目前,追溯码归集数量已达158.06亿条,定点医药机构(医院、药店)接入数达88.09万家,接入率达94.7%。自2025年起,所有参与集采的药品必须具备药品追溯码,做到“带码采购”,这将极大推动药品追溯码的全面普及。此外,国家医保局还宣布于2025年1月1日起全面推进“码上”严监管,利用药品追溯码数据构建大数据模型,拓展监管应用场景,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精准打击。
在此背景下,“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的上线,为消费者提供了查询药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便捷途径,这无疑有助于实现相关部门和消费者的双向奔赴,充分发挥追溯码的价值作用,具有多重意义。
其一,满足知情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让消费者扫码了解药品“由谁生产、销售到哪、是否被二次销售过”等“前世今生”信息,是满足消费者知情权的应有之义。
其二,保障用药安全。“一药一码”,让假药难以遁形。如果扫码查询后发现,同一药品追溯码在不同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结算,且时间相近,则存在疑似假药的可能。有了这个“照妖镜”,不仅让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药品更加放心,也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使其不敢轻易生产销售假冒药品。
其三,守护医保基金。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却被少数人当成所谓的“唐僧肉”,空刷、盗刷医保卡现象时有发生。去年以来,药品追溯码在守护医保基金安全方面初见成效。如果同一药品追溯码在不同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结算,且时间跨度较大,则疑似用同一药品盗刷不同参保人医保卡。此前,国家医保局已经据此发现部分线索,正在进一步展开核查。药品追溯码查询功能上线后,让消费者也能参与进来,形成监督合力,从而进一步打击遏制空刷医保行为,确保“救命钱”的安全。
目前,国家医保局正与人社、卫健、药监等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进药品追溯码在医保、工伤领域的全流程、全量采集和全场景应用。预计至2025年6月底前,将实现药品追溯码的全场景应用。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应确保药品追溯码的“应采尽采、能接尽接”,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药品追溯码重要性的认识,鼓励消费者“应扫尽扫、应查尽查”,让药品追溯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