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昱辰
最近,一则“‘00后’女孩剑桥毕业去动物园当饲养员”的新闻火了。2000年出生的南京女孩马雅,本科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去年2月放弃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工作,选择到上海动物园当一名饲养员。她照顾过大象、河马、老虎、豹子、小熊猫,现在主要负责鹿和羊的饲养。(2月20日 澎湃新闻)
评论区内,有人觉得动物园是事业单位,饲养员是“铁饭碗”,马雅的选择没啥问题;也有人觉得她“大材小用”,认为这是浪费教育资源。笔者认为,职业的价值从来不是单一的,更不该用“贵贱”来评判。每个岗位都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的双赢。
将职业价值划分为三六九的价值观早已与时代脱节,上海动物园的工作人员透露,近年来应聘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国内外名校的毕业生。饲养员的工作不仅是打扫笼舍和给动物喂食,还要参与动物保护研究、科普教育等。
马雅说,照顾动物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饲养员岗位也需从事动物饲养繁育、训练、丰容、研究等工作。马雅对职业的热爱与认同,是职业价值的真谛所在。无论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孜孜以求,还是环卫工人在晨曦中默默清扫,都是在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
每个职业的价值都是多元化的。职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回报上,更体现在个人成长、社会贡献和精神满足等多个维度。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跳出传统职业框架,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
比如,有人放弃高薪工作,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有人投身公益事业,用爱心和专业知识帮助弱势群体;还有人成为自由职业者,在艺术创作或技能分享中找到人生意义。这些选择证明了职业价值的多元化。
任何岗位都能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双赢。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关键在于能否发挥个人潜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正如马雅等高学历人才选择当饲养员,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也为动物保护和科普教育贡献了力量。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尊重每一种职业,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发光发热,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创造独特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