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小额高频,微短剧套路付费何时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2-24 12:04:02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黄齐超

  被“9.9元解锁全集”的广告吸引,湖南人高佳的父亲3年间为追剧累计充值3万余元;北京人郭航的母亲被数十个短剧小程序“围猎”,账单散落成数百笔小额支付难以追查;江苏人李晴的父亲观看某短剧时,每点击一集被自动扣款2元,直至银行卡流水出现“30元观影消费”才恍然大悟……一些微短剧“小额高频”的消费模式背后,暗藏着商业陷阱,将部分中老年人拖入充值漩涡。( 2月22日《法治日报》 )

  近年来,微短剧行业异军突起,迅速成为文娱消费的新风口,付费用户不断增加。微短剧的受益不能仅限于增值服务,所以,它由免费转向收费,也可以理解。不过,一些微短剧“小额高频”的付费模式,让不少老年观众掉进了消费陷阱,微短剧也因此受到公众吐槽和质疑。

  微短剧的核心是情绪反应和付费意向。为了吸引观众付费,平台一般会先让他们免费看,然后再“卡点”收费——当观众的情绪被剧情带到了一个顶峰,比如矛盾突出的节点,推出“付费、充值收看”,一些观众就愿意为内容买单。这其实就是微短剧的一个套路。

  很多观众天真地认为,只要一次付费了,就能一直看到剧终。殊不知,后面还有无数个收费陷阱在等着你:比如虚拟充值币、单集付费;比如周会员、月会员、年会员;比如付费规则雾里看花;比如解锁全集猫腻重重;比如自动续费、连环扣款,等等。收费的额度虽然不高,但收费频率却不低,很多老年人不知不觉就掉进了微短剧的消费陷阱。

  一集微短剧收费几角钱或一两元,看似不贵。但“一集”微短剧的时长很短,大多是一两分钟,这样算下来,看微短剧的代价并不“微”,与某些视频软件的会员制相比,性价比很低。有时候,这些微短剧平台还会毫无征兆地终止更新,哪怕观众已经付费,或者解锁了全集。更令人气愤的是,微短剧消费者想退费,其维权过程异常艰辛,很多消费者退费无望,只能哑巴吃黄连。

  警惕性高的年轻人,很容易看透微短剧收费套路,一旦感觉到上当受骗,多能及时止损。但是,一部分“有钱有闲”的老年人,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被付费套路所蒙蔽,稀里糊涂地陷入反复充值、多次充值、强制消费的套路,遭遇了微短剧的“消费刺客”。一些微短剧消费者感慨:微短剧付费过程就像“谍战片”,处处跟你玩心眼,稍不留神就会被绕进去。

  根据艾瑞咨询报告,2024年微短剧6.6亿的观看用户中,60岁以上用户占比12.1%,其中,有47%的老年用户付费收看‌。这样算下来,有不下3000万的老年用户付费。那么,有多少老人被套路?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非常明确,那就是——不少微短剧存在收费标准不清晰、价格欠透明等问题,且在付费模式上设置消费陷阱,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乃至违法,我们不能再等闲视之。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