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儿童抵抗力较弱、易患病,加上家长担心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生意外,为减轻今后可能的医疗负担,很多家庭购买了少儿医疗保险,而由于一些保险存在条款规定模糊、虚假宣传诱导购买、增值服务承诺兑现打折扣等问题,饱受家长诟病。(据3月17日《法治日报》)
有受访者称,去年8月花800多元给孩子买了少儿医疗保险,孩子得了肺炎后保险公司不理赔,说有90天等待期,其间患病不理赔。前段时间孩子又得了肺炎,保险公司还是不理赔,理由是等待期得过肺炎,属于既往病史,无法赔偿。这并非个例,保险条款暗藏玄机,让少儿医疗保险难有保障。
少儿医疗保险成为许多家庭为孩子抵御健康风险的第一道保障,但因为市场不规范,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100%赔付”“全范围覆盖”“0免赔额”“高端儿童体检套餐”……一些少儿医疗保险的宣传很“美好”,种种承诺也让家长们心动不已,而实际上,往往存在不予理赔、只能赔一小部分、只赔住院费用、门诊费用不报等情况。
少儿医疗保险亟待正本清源。强化市场监管至关重要。尽管保险业不断加强合规管理,但虚假宣传、销售误导等乱象仍屡禁不止,部分保险公司通过炒作产品停售、捆绑销售等方式,刺激或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越是如此,越需要行业监管部门常态化发力,既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依法惩处力度,也要加强消费警示,增强公众的认知。
行业本身当强化自律。年初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会议要求银行业保险业更好履行统筹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金融消保的重要力量,行业协会也积极制定行业自律公约,推动行业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
消费者要善于甄别和防范。监护人投保少儿医疗保险时需格外注意。诚如此前有媒体指出,随着技术进步,金融产品加速迭代,消费者在权益维护认知与产品鉴别能力方面亟待加强,以防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具体来看,应尽量选择专为少儿设计、口碑良好的保险产品,要考量保险公司的可靠性,关注其规模、偿付能力、品牌知名度和理赔门槛等因素。
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及强化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客户信息安全保护、加强宣传普及,提升全社会保险意识。可以说,保险市场更规范,才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更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