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电商“图文游戏”是一种视觉欺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3-18 23:06:40  稿源: 宁波日报

  海 凝  

  “白菜价”“3元3件”“1分钱抢购”……近年来,电商平台上一些商家在宣传商品时,优惠五花八门,看起来“一个比一个划算”。然而,很多消费者本以为买到了实惠,收货后才发现被商家的“图文游戏”绕了进去。比如,有人在直播间花12.8元抢了一辆老式自行车,结果是桌上的摆件;有人网购可用200次的洗脸巾,收到的是约50张的小包装(3月18日《工人日报》)。

  所谓“图文游戏”,是指部分网售低价商品,隔着电子屏幕看和正常商品没有区别,但消费者收货后才发现,有的商品是迷你尺寸,有的商品在数量上缺斤少两。这提醒消费者:网购前必须详细查看商品介绍,而某些商品只适合在线下购买。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发现所购商品规格或数量严重“缩水”,向商家讨要说法时,商家总有一套话术自圆其说。比如买到规格为“240页/本”的笔记本,实际只有120张,售后人员辩解称,“1张有两面,1面算1页”;再如,当追问为何用图片、文字误导时,商家“理直气壮”表示,“介绍很详细,你没有看清”。

  这种“图文游戏”更容易误导老年消费群体,原因是,老年人眼神不好,隔着电子屏幕很难看清商品信息,而且为了节约往往喜欢购买低价商品。加之商家早就设计好应对话术,老年消费者只能责怪自己“眼瞎”,没有底气要求退款退货。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不少老年人被“图文游戏”所算计。

  这种“图文游戏”其实就是一种视觉欺诈。欺诈至少有三种套路:其一,以低价吸引消费者上钩,将低价标注得很显著以增加诱惑力。其二,以“完美图片”呈现“缩水版”商品与正常商品无区别,实则有天壤之别。其三,既用文字游戏迷惑消费者,又用不显著的文字标注来狡辩。

  在网购商品时,由于消费者接触不到实物,无法对商品的规格、数量等信息逐一核实,这让不良商家看到了“商机”,于是构筑“视觉陷阱”,引诱消费者入坑,再用话术应对退换货诉求。尽管有“七天无理由退货”,但一来这类商品价格低,二来商家推卸责任,多数消费者放弃维权。

  商家推出“电商版”商品,虽然公众可以理解,但不能玩这种“图文游戏”,搞“视觉欺诈”。谁家都有老人,谁家老人都有可能被这种“图文游戏”误导、欺骗。因此,电商平台必须对商品网页呈现的信息加强规范,避免部分商家淡化、藏匿商品关键信息,同时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页面展示图片与商品实物存在差异。对网售出去的低价商品涉及的消费投诉,电商平台应积极支持消费者“七天无理由退货”诉求。即各电商平台应承担起治理“图文游戏”的主体责任。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明确将全面加大包括直播带货在内的网售产品抽查力度。期待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电商“图文游戏”等问题加强整治。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