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荣
3月21日,湖南宁乡市炭河古城发布一则招聘公告。公告称,景区招募100名“姜太公”,要求是身体健康会钓鱼的60岁以上农民,年龄越大越容易被选中,上班时间可以睡觉、发呆、打盹、闲聊,每天工作2-4小时,时薪20元,还包吃。(3月23日《大河报》)
这份带薪钓鱼的 “神仙工作” 令人羡慕,而其背后则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创新实践。
从景区自身发展来看,这无疑是一招妙棋。炭河古城因炭河里遗址而建,位于湖南省宁乡市,是中国首个周文化主题公园。“姜太公钓鱼” 的典故在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极具代表性。让 60 岁以上的农民来扮演姜太公再合适不过了。众多 “姜太公” 齐聚景区,能营造出浓厚的西周文化氛围。游客步入景区,会产生强烈的 “穿越感”,极大地增强游览的沉浸感。这无疑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而且,这别具一格的招聘本身就是一则极具吸引力的“广告”,经媒体传播后,能有效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助力景区在激烈的文旅市场中脱颖而出。
对于应聘的 60 岁以上农民而言,这份工作堪称 “美差”。上班轻松,还能发挥余热、体现价值,既可以充实生活,又能增加收入。既填补了晚年寂寞的生活,又提升了生活质量与幸福感,还能在轻松氛围中赚取报酬,实现自我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景区之所以招聘老人,一方面是因为姜太公的形象本就是一位老人;另一方面是为助力老年人就业,让老年人在农闲时有额外收入,这也是景区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体现了景区的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对构建和谐社会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景区招聘 “姜太公”,还需要选拔出更符合形象的老人,同时对老人进行培训,使他们更像 “姜太公”。炭河古城招聘 “姜太公” 的举动,在景区、老人、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共赢的桥梁,为文旅行业创新发展以及社会多元化就业提供了宝贵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