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规范新能源车回收体系迫在眉睫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3-26 10:16:52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苑广阔

  我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市场化始于2014年,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多年全球领先。如今首批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退役潮”来袭。即将“脱保”的新能源车车主“换电”还是“换车”?退下来的新能源车去了哪里?如何保证“退役”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3月26日《南国早报》)

  随着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使用年限超过10年,一场规模空前的“退役潮”正席卷而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而未来两年将有超过1950万辆新能源车面临电池“脱保”问题。在这场产业变革中,暴露出回收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完善法规、强化监管来构建规范化的回收利用体系。

  当前新能源汽车回收领域存在明显的市场失灵现象。一方面,高昂的换电成本迫使大多数车主选择直接换车。另一方面,不透明的定价机制催生了庞大的灰色产业链。记者调查发现,大量新能源车在报废时电池已被私下拆解,流入非正规回收渠道。这种状况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风险。究其原因,在于正规回收企业给出的残值评估与市场实际价值存在巨大落差——当一块价值5000元的电池在正规渠道只能回收2000元时,消费者自然倾向于选择出价更高的“黄牛”市场。

  退役动力电池的非正规回收已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一些小修理厂通过翻新二手电池牟取暴利,更有甚者直接拆解提取贵金属,采用粗放式处理方式造成环境污染。这种乱象直接冲击了正规回收企业的生存空间。156家进入工信部“白名单”的企业中,不少反映很难回收到完整电池的新能源车。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严重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白名单”企业本可以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梯次利用将退役电池应用于储能、通信基站等领域,或通过再生利用提取镍、钴、锂等战略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构建规范化的回收体系需要政策法规的强力支撑。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释放出积极信号,但还需配套细则加快落地。首先应建立透明的定价机制,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反映动力电池残值,消除信息不对称。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非法拆解、倒卖行为实施严厉处罚,建议参照危险废物管理标准追究刑责。此外,应完善溯源管理平台,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切断灰色产业链的数据基础。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后端回收体系的支撑。面对即将到来的退役高峰,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任自流。当务之急是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构建覆盖回收、运输、储存、利用各环节的规范化体系。唯有让退役电池“老有所归”,才能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绿色出行”到“绿色全生命周期”的跨越。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