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畅
日前,贵州省修文县委原书记管庆良被提起公诉。据一部反腐专题片介绍,管庆良曾通过电话遥控,安排家人把现金、高档礼品等转移到他的老家,全部埋在一块地里,在上面用木板、油纸盖住,用土掩埋后再种上玉米(3月17日上观新闻)。
管庆良在恃权用权方面,可谓顶级高手。他知道掌握和玩弄权力所带来的好处,所谓“大权获大利、小权收小利、无权没有利”是也。因而,他才会如此丧心病狂,“担任县委书记后,又想方设法地将县长的权力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上”。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期的那样,权力造成的“低洼效应”由此立马显现——现金、茅台酒等高档礼品源源不断向他“进贡”。
然而,在大量收受贿赂之时,如何藏匿的难题也开始浮现,并催促他谨慎加以应对。否则,光是放在家里,时间一长,贿品堆积如山,房子再大也会有放不下的那一天,何况这些贿品也万万不能随便见光——哪怕有一天被窃贼光临来个“顺手牵羊”,也会祸起萧墙。于是乎,全家总动员,偷偷摸摸把巨量赃物赃款埋入地下,或许就是他觉得最“安全”的办法。
管庆良选用的这个办法,乍看是绝招。可不是?将贿品“转移到老家”,自己家里便成为安全之地,这是一绝;“埋在地里,上面用木板、油纸盖住”,这样既隐蔽又防潮防水,这是二绝;“用土掩埋后再种上玉米”,意味着这就是一处庄稼地,与地下“宝藏”一起可相安无事,这是三绝。然而,让管庆良始料未及的是,他处心积虑所营造的这一“坚固”之堤,最终还是溃了坝、决了堤,正好应了“狐狸再狡猾,也躲不过好猎手”之理。
或许,在被查处之时,管庆良也没有弄明白,自己煞费苦心、机关算尽藏匿的贿品,是怎么被发现的。其实,他的愚蠢和可悲之处,远不在此,而在于他对权力的崇拜,对用权受贿的狂热,因而才会自作聪明并演绎上述丑恶的闹剧。殊不知,一个为官者一旦贪欲汹汹、无所不用其极而“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就等于走到了犯罪的悬崖边上,也意味着自己已然捅破了道德、纪律与法律的安全防线。除非“小洞立马补上”,不然的话,一意孤行、变本加厉,那么,直至漏洞百出,就再无安全可言。
从媒体报道看,一些贪官是被检举信揭发出来的,被其他案子牵带出来的,被“兄弟朋友”供出来的,被情人告发出来的……有道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贪官只要到处伸手,那么,不管你有天大的藏匿本领,在威严的党纪国法面前,在科技赋能办案查处面前,终究插翅难逃。那些将钱沉入池塘,将贿品砌进围墙,甚至将钱物藏之于猪舍的人,哪一个躲得过组织的严厉查处呢?
管庆良的锒铛入狱,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反面教材: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没有替自己谋取任何私利的权力。领导干部唯有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打造成金刚不坏之身,为人处世才能安全无虞、从容踏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