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辉
3月27日,淘天集团发文称,从当天开始,淘宝全平台启动AI假图治理,严厉打击利用AI假图欺骗消费者、侵害原创品牌商家权利的违规行为。同时,淘宝还向全行业发出倡议,规范使用AI生成图片,保障商品信息真实,一起加入对AI假图的治理。(经济日报3月28日)
这一举措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障,更是对电商行业经营环境的一次自我净化,让AI技术真正向善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如今,AI技术在电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滥用AI生成失真、造假的商品图片和视频。如打开各大电商平台,时常能看到宣传图片上的商品光鲜亮丽、品质上乘,可消费者收到的实物却相差甚远。以服装行业为例,部分商家通过AI生成的图片展示的服装版型完美、面料质感十足,但实际到手的服装不仅材质粗糙,版型也与图片大相径庭,这种“货不对板”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AI虚假图片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购买决策,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导致消费者花费冤枉钱。从商家角度来看,这对原创品牌和诚信经营的商家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原创品牌和商家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和品质把控,却因假图商家的不正当竞争,市场份额被挤压,品牌形象受损。长此以往,整个电商行业的信任体系将被破坏,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AI假图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原创品牌商家在研发、设计、生产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因为假图的泛滥而遭受不公平的竞争。一些不法商家通过AI技术窃取原创设计,以低价销售劣质商品,严重侵害了原创品牌的合法权益。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挫伤了原创品牌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AI假图泛滥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部分商家受利益驱使,为了吸引消费者、提高销量,不惜采用虚假宣传手段。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在早期缺乏主动治理的意识和有效的认定机制,导致大量假图得以在平台上传播。此外,相关法律法规在AI假图治理方面存在滞后性,对违规商家的惩处力度不够,使得一些商家心存侥幸。
对此,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始积极行动。淘宝天猫升级了商品规范,明确了AI假图的典型场景,如商品材质或款式不符、商品效果失真或夸大效果、抠图贴图感明显等。同时,淘宝还上线了AI假图识别模型,采取“源头拦截”“存量清理”和“标识提醒”等多项措施,对AI假图展开全面治理。
据悉,接入识别模型后,淘宝已累计拦截近10万张AI假图,并在商品详情页上线AI合成提示标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淘宝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和保护,也彰显了其在行业自律方面的责任感和担当。
将AI假图治理落实到位,推动AI深入向善,还需要更多协同合作。比如鼓励更多平台一致行动,需要行业协会要发挥引导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引导商家自律,营造公平竞争的行业氛围。此外,政府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电商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AI假图等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消费者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别能力,遇到AI假图问题及时向平台和监管部门投诉。
AI技术的发展为电商行业带来了无限可能,而对AI假图的有效治理,是电商行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是实现AI向善的关键一步。只有各方齐心协力,落实治理措施,才能营造一个更公平、诚信、健康的电商市场环境,让AI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