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其洋
据《浙江日报》报道,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开出了一列小火车,串联起横坎头村与周边9个村庄,全程6.8公里。它不仅为“邻居”汪巷村和甘宣村带去车票收入,也带火了沿线9个村的户外运动、农事体验、农产品销售等项目。
前不久,在鄞州区走马塘村采访时,村里干部向笔者介绍,为扩大景区范围,丰富旅游体验,吸引和方便游客,经由村镇争取,开设了一条“商旅61号公交专线”,起点为小城春秋站,终点为走马塘景区,串联起姜山镇的6个村子,接驳轨道交通3号线,提升了走马塘景区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一些村庄,文化和农业资源丰富,宣传和营销有方,成了“知名村”“网红村”,文旅产业一派兴旺,村民收入增长明显。但这些村庄的“邻居”们,要么资源单一,要么体量太小,要么经营无招,往往无人知晓,难以吸引游客。而那些“知名村”“网红村”,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加上游客往往“喜新厌旧”,时间一长,也会遭遇发展瓶颈。
这时候,由“知名村”“网红村”牵头,把附近各村的特色项目串联起来,既壮大自己,也带动别人,就成了一种必然趋势。像横坎头村开出小火车,走马塘景区有了旅游专线公交车,几个村庄“攥指成拳”,有客大家一起揽,有钱大家一起赚,正是突破发展瓶颈和互促互帮、共同提高的有益探索。
几个村庄串珠成链,意味着市场扩大,服务能力提升,也能让游客资源流动起来。各个村庄为了“流量”和“留量”,必须各显神通,越来越多的资源要素会被激活,“蛋糕”能越做越大。而这,也是倡导区域联动的目的和要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