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斌
对于为基层减负,党中央态度坚决,一以贯之不断向纵深推进。然而,缘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一些地方以会议落实会议、以纸面反映政绩、向基层摊派任务、把考核变相排名等老问题依然存在。为基层减负,关键要祛除“中梗阻”,打掉“拦路虎”。
祛除“官本位”这个“污染源”。有些领导干部为了“出类拔萃”,把干事和个人名利捆绑,从而对减负政策“模糊处理、自行一套”。有的在各项指标上给基层过度摊派任务、设置时限,有的在工作简报、政务信息上通报分数、变相排名等。事实上,政策难以落地,也因“官本位”思想作怪。“风不难化也,自上及下而风行”。各级领导干部要端正政绩观,在为基层减负上带头转作风,形成头雁效应;职能部门也要用好“指挥棒”,充分考虑下属单位工作实际和承受压力。从上消除或杜绝“污染源”,才能把减负减到点上。
祛除“不担当”这个“从众风”。有些基层应付检查、应付考核、应付报表、应付调查、应付汇报已成为习惯,“应付差事”也成了工作主流。然而,在上级层面基层减负工作调研督导会上又不敢发声,这种“随大流”、不担当的行为,势必导致形式主义乱象就如“打不死的小强”,到头来为基层减负“只开花不结果”。对于县级、乡镇级层面而言,领导干部更要敢于向上“发声”,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奉命而不唯命,善上而不唯上”,才能更好激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为基层减负两种动力。
祛除“软问责”这个“假把式”。为基层减负关键在跟踪问效,对于为基层减负不力的,有关部门决不能高举轻放“软问责”。要紧盯“关键少数”,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全面检视自身和本地本单位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为基层减负不上心、不担当、不作为的领导干部要究根探底、严肃问责。要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加大对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执行政策措施“一刀切”、督查检查过多过频等问题的核查力度,对问题反映突出、强烈的,发现一个整治一个。
基层重负,根子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只要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真枪真刀地祛除“中梗阻”,就一定能让基层感受到减负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