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昜
近日,七集系列文化微纪录片《中国官箴》(第二季)播出,节目透过官箴典籍、文物实证、历史人物故事,梳理古代官箴发展脉络,讲述官箴经典的缘起、发展和对后世的影响,让观众对千年官箴文化的传承,有了清晰的了解和全面的把握。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和深刻思考。
官箴,其常式便是裱书抑或匾书于厅堂,比如我们在一些古装的影视节目中看到的“明镜高悬”“公生明、廉生威”之类,是历代官员的精神标杆,更是其修身立德的指引灯塔。
之于心胸豁达、操守懿远,欲为民办事、愿为事业奉献而心存敬畏的为官者来说,晨见暮视,虚心涵泳,从而自觉主动地规范约束自我的思想和行为,赢得人民群众的赞誉和爱戴,这是官箴所能起到的“正官”之效。相反,一个心地狭窄、投机取巧,只想攫取名利而不干事不干净的为官者,大抵是不能领会官箴之要义、践诺官箴之约定的。他们也会挂上漂亮的官箴,但不过是为自己极尽贪图私利之能事而悬挂的一道“遮羞布”、一块“挡箭牌”。
回首历史,源远流长的官箴,不知激励过多少为官者的内心和行为。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的张伯行,到“天下为公”的孙中山……他们自撰的官箴,除了是其人生风范的真实写照之外,也是其做人做官的一个心理支点、一根精神支柱。
如果说,历史前进到现在,为官从政的内涵已然发生了巨变的话,那么,将这些官箴转化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种价值导向、情感归向、行为所向,就必须大力弘扬官箴文化,以历代优秀官箴的他山之石,攻当今从政为民、治国兴邦之玉。其间关键,必须做到“三个加强”:
加强挖掘整理。中国的官箴文化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且无不打上各个时代和地域的特征,我们必须加强搜集、整理,并遵循“吸其精华,剔其糟粕”的原则,敢于批评继承,把真正有价值的官箴文化留下来、扬起来。
加强整合提升。官箴,是治政得失的经验积累,恰为当代人的处世指南。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必须强化传承和创新,并把它融汇到“遵守党章、党纪、国家法律等成文的纪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不成文的规矩”中去,以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遵章守纪、干净干事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加强实践笃行。官箴,其精神内核永远是民族的精神瑰宝。它既是从得失成败中总结出来的为官之道,也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和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必须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调适、完善、提升。
新时代、新发展、新实践,为我们创造总结、创新提炼官箴提供了新的更为广阔的空间。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给新时期的官箴不断充盈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元素,生动传递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在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历代官箴的内涵特质中,彰显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拳拳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