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征
近年来,“饭圈”文化引起的问题频发。针对粉丝在登机口聚集追拍、进入隔离区后追逐逗留拍照等扰序行为,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依法打击多名违法行为人,今年以来已对31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行为人进行了行政处罚(4月1日北京日报)。
在粉丝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饭圈文化”逐渐从娱乐领域渗透到公共空间。部分文娱机构将机场变成“偶像造势”的秀场,通过贩卖明星行程信息制造流量狂欢;社交媒体平台为博眼球,放任粉丝追拍明星视频在平台随意播放,于是,粉丝群体在“为爱发电”的自我感动中,将公共空间异化为应援战场。
今年以来,首都机场已对31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追星粉丝进行行政处罚,就很能说明问题。其中,“刷关”追星、聚集拥堵等典型案例,更是警示我们:追星是个人自由,但行使个人权利时绝不能跨越法律边界,更不能让公共秩序为非理性行为买单。
粉丝在机场接机本属正常情感表达,法律并不禁止合理的追星行为。但“刷关”购票、围追堵截、堵塞通道等行为频发,公共空间的秩序便受到严重威胁。须知,机场是客流密集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所谓“追星”而产生的跟踪拍摄、聚集围观等行为,极易引发堵塞通道、拥挤踩踏等影响公共安全的事件发生。此外,面对粉丝的疯狂举动,机场保安要维持秩序,警方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都是在浪费公共资源。
一个常识是,任何自由必须以不侵犯他人权益和公共利益为前提,追星也不例外。《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可处警告或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拘留。从对“刷关”追星的处200元罚款,到对聚集扰序的予以行政拘留,这些处罚案例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法律不会因“追星”带有浓重的情感色彩而网开一面。正如警方所言,机场不是私人追星场,任何挑战公共秩序的行为,都将付出法律代价。
追星本质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真正的偶像崇拜应体现为对明星专业精神的学习,而非对其私人领域的侵犯。文明理性的追星行为,不仅需要粉丝提升自律意识,更需要文娱机构、网络平台、监管部门形成治理合力。
当法律红线成为共识,当公共秩序得到尊重,追星文化才能真正回归健康轨道。允许追星,但不允许践踏规则;尊重热情,但不纵容任性。只有我们每个人共同守护法律底线,追星才会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桥梁,而非扰乱社会秩序的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