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警惕“AI赋能”变“AI负能”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4-03 09:34:49  稿源: 宁波日报

  闻 华

  年初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成为热议话题。当前,AI深度嵌入社会生活已是大势所趋,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运用也呈如火如荼之势。据不完全统计,春节过后,全国至少有10个省份宣布政务系统接入DeepSeek,从“一网通办”到“城市大脑”,再到“智能客服”,AI技术已覆盖行政审批、民生服务、应急管理等20余个场景。

  政务系统引入AI后,显而易见的效果是工作效率提升了。AI在文书处理、政策咨询等领域的高效表现,正在重构传统政务生态。深圳福田区是国内较早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运用的地区,其相关数据显示,AI审核公文时间缩短90%,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

  然而,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AI政务”衍生的数据泄露、算法偏见、技术依赖及“数字形式主义”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如何让AI真正成为提升行政效能的“助推器”而非“双刃剑”,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直面的命题。

  政务领域对AI的狂热拥抱,正在催生一场“技术大跃进”,在基层治理领域,“AI赋能”甚至异化为新的政绩工程。据媒体报道,有的地方为追求“AI+政务”,未经充分评估便仓促部署AI工具,导致系统沦为“留痕台账生成器”,反而增加基层工作量。

  AI政务浪潮除了催生新形式主义,还暗藏‌数据安全与隐私泄露‌的风险。当前政务AI系统普遍存在三重隐患:数据采集环节过度依赖人脸识别等技术,加剧个人信息滥用风险;数据处理过程中第三方技术公司权限过大,存在数据违规交易可能;数据存储系统未完全实现国产化替代,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面临挑战。政务系统存储着公民户籍、医疗档案、企业征信等海量敏感数据,AI处理这些数据时,若未严格区分公开与涉密,很容易导致泄密事件发生。

  过度依赖AI还可能导致公共部门产生“思维惰性”。如,基层治理中机械套用AI预测模型处理民生矛盾,就会忽视实地调研与人性化沟通,导致干群关系疏远;公文起草领域,如果过度依赖AI,就会变相加剧“闭门造车”,导致形成的政策材料缺乏针对性、指导性。

  当前,AI的革新速度已远超社会治理的迭代能力。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今天,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站在数字化转型的十字路口,面对AI带来的治理变革,政务部门需要的不是对AI的盲目崇拜或简单排斥,而应在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点,筑牢技术应用的法治、市场、道德、人文“防火墙”。这既是对技术革命的回应,更是对为政初心的坚守。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