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征
3月3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个路口,44岁的女子张某在风中烧纸祈福,未做安全防护,没想到纸钱残火引发火灾事故,造成7辆机动车被烧毁,2辆被烧损。目前张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清明假期临近,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等祭祀活动增多,加上春季风干物燥、柳絮纷飞,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火灾。
每年清明前后因祭祀用火造成的火灾占比居高不下,不仅威胁公共安全,还可能让当事人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上述事件折射出,一些传统习俗与现代社会文明要求之间存在冲突。不管是在人口密集、建筑复杂的城区,还是在荒野乡村,随意焚烧纸钱的行为都与消防安全背道而驰。
林区、墓区、城区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需严格落实防火巡查制度,配齐消防器材,加强对祭祀行为的引导和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大消防安全宣传力度,让“大风天勿用火”“祭扫后清理火源”等常识深入人心。
此次事故也给我们带来启示,传统祭祀方式需要适应现代生活场景,不能危害公共安全。正如多地消防部门提示的那样,祭祀方式应选择植树献花、网络祭扫等文明方式,既寄托哀思,又规避风险。
当我们在清明时节追思故人时,不妨多一份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对公共安全的责任。须知,真正的平安不是靠焚香烧纸求得,而是源于每个人对安全规则的遵守和对生命财产的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