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波
今年清明假期,宁波文旅市场热力十足。三天假期,全市接待全域游客366.4万人次,同比增长20.05%;实现旅游总收入42.14亿元,同比增长18%,文旅市场呈现“安全有序、供需两旺、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4月7日《宁波晚报》)
春意渐浓,万物复苏,唤醒了人们的消费热情,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投身于春光中,赏花踏青、尝鲜采茶、骑行露营……以“赏花+”为核心的“春日经济”,成为当下靓眼的风景线,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春日赏花、踏青,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如今,春日赏花踏青正在从传统的观赏型向综合体验型转变,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观赏游园,而是涵盖了吃、住、行、游、购等多领域、全方位体验。在这场“春天的约会”中,现代人不仅要看花,更要观演出、品民俗、享美食,在春光里完成身心的深度滋养。
清明假期里,宁波各景区通过提升旅游供给品质、打造新型消费场景等,增加人们的消费体验。雪窦山弥勒圣坛融合南北民俗,推出“雪窦庙会”,游客拍手称赞;宁波方特推出“十二花神祭祀献舞”“花神汉服巡游”及春日烟花秀,夜场游客量显著增长;镇海郑氏十七房的村游拓青小课堂、蹴鞠大比拼等活动十分火爆;鄞州明州田语生态农业园的游客在自然导师的讲解中深入了解艾草药用文化与清明习俗;石浦渔港古城推出“荔港往事”沉浸式表演,结合渔文化非遗手作,增强游客参与感。
“春日经济”的繁荣,彰显了以文旅为代表的服务业在拉动消费上的巨大增量作用。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有力的马车,迫切需要通过创新供给、优化服务以及打造特色品牌,来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消费体验的需求。
“春日经济”作为一种氛围感经济,如何持续创新供给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是保持春日经济活力的关键所在。只要不断强化场景创新、业态联动,就会不断激发消费欲望,推动释放消费需求,把“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真正让“颜值”变“产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