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美
“氯化钠在成分表里的排名越靠前,它的去油能力就越强……”“就选这款,××牌的海盐洗发膏!”这是某视频网站一则播放量高达六百万,标题带有“医学博士”“脱发、头屑的原罪”等字眼的洗发膏测评视频内容。视频一开始,博主以“科普”的态度表明多家洗发水的“去屑防脱”功能有多么不靠谱,而进度条过半,其突然话锋一转,从桌下拿出一款××牌海盐洗发膏卖力推荐,称其去油功效强,价格便宜。(4月12日《法治日报》)
如今,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生活的一部分。面对电商平台上的海量商品,为了高效专业地挑选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消费者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货比“千”家,除了搜索商品评价、查看各种排行榜、听取他人意见外,越来越多的人会参考“第三方测评”的结果。有调查数据显示,近八成消费者会在购物前观看“第三方测评”。
“第三方测评”通过对产品及服务测试、评比等方式,在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参考,以实现择优汰劣的目标。这本身不是坏事,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容易买到心仪产品,降低挑选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选错成本。这也决定了“第三方测评”理所应当具备专业性、公正性和公益性三大属性。专业性,是指“第三方测评”应当由专业的机构、从业人员采用专业的指标体系进行测评,得出科学合理的测评结果。公正性,就是“第三方测评”要确保独立立场,测评行为不偏不倚。公益性,是指“第三方测评”不拿被测评对象的好处,不涉及经济利益。“第三方测评”只有确保专业性、公益性,才能保证测评的公正性。
然而,眼下,本应做到客观公正、为消费者“探路”的“第三方测评”,却在营利性、逐利性的驱使下,逐渐变味走样,变成了商家夹带私货的途径,“商测一体”“以商养测”,沦为“第三方生意”。
显而易见,这样的“第三方测评”已然背离了“第三方测评”应有的基本原则和底线,异化成为“野评”“乱评”“瞎评”,沦为虚假测评,不仅误导了消费者的判断,而且成为坑害消费者的帮凶,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扰乱了市场秩序。长此以往,必定会严重扭曲“第三方测评”行业生态,损害行业公信力、权威性,丧失消费者的信任。
让“第三方测评”回归本有的客观、公正、科学,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作用,长远之策是推动“第三方测评”行业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发展之路,为其立规矩、定标准,给“第三方测评”戴上一个“笼套”。比如,尽快出台“第三方测评”行业标准,明确测评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测评方法、测评程序、结果发布等,禁止自定标准、“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等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