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近年来,由机票退改费引发的争议频发。多名消费者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曾被订票平台坑过,退改签手续费高得吓人,距离起飞日还有几个月,想要退改,可能要付出一半机票费用的代价,很不合理,有时甚至航班取消也要收手续费。(4月14日《法治日报》)
面对机票退改签手续费,消费者的确有诸多无奈。据报道,退改费争议包括:退改手续费比例不合理;退改规则不透明且表述模糊,平台常将退改规则隐藏在冗长格式条款中,消费者难以注意。实践中,有一些平台钻民航局未制定统一退改费用标准的空子,在航空公司之外另设苛刻的退改签政策,收取高额手续费,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踩了坑。
破解机票退改签乱象,各航司当切实履行好责任。据悉,针对退改签费用过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几大航空公司已作出调整。如实施“阶梯费率”退改,即根据退票距离航班起飞的时间长短,设定不同的退票费率,大幅降低退改费用。如,国航经济舱各舱位退改手续费降低了5%至25%,这就值得肯定。
平台当“生财有道”。据悉,第三方平台(OTA)通过加收退改手续费或“退高买低”操作赚取差价,部分平台甚至将退改费作为主要利润来源。部分平台未直接对接航司系统,退改需经多层代理商,流程复杂且透明度低。对此,平台理应恪守依法诚信经营底线。同时,航司当对第三方平台销售代理协议履行好监管责任。
落地“阶梯费率”同样很有必要。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关于改进民航票务服务工作的通知》规定,航空公司要合理确定客票退改签收费标准,退票费不得高于客票的实际销售价格。要制定机票退改签收费“阶梯费率”,即根据不同票价水平和时间节点等,设定合理的梯次收费标准,不能简单规定特价机票一律不得退改签。
相关部门应当常态治理机票退改签乱象。各级民航主管部门应建立航空公司和销售代理企业价格行为信用档案,将其价格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信用记录,并依据《民航行业信用管理办法》实施惩戒。同时,可以借助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针对有很多消费者受到损害的案例,检察机关代表消费者提起公益诉讼,也是可行性之举。
对于消费者来讲,要注意通过官方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增强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理智消费,遭遇权益被侵害,要勇于依法进行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