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学生在校受伤,学校未必担责”,这就对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4-25 16:06:44  稿源: 宁波日报

  何勇海

  最高人民法院23日发布6件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其中包括,赵小某诉某学校侵权责任纠纷案,王小某诉张小某、夏某、某小学健康权纠纷案,林小某诉陈小某、某中学等健康权纠纷案3起案件,分别涉及学生自行摔倒受伤、第三人侵权致损害、文体活动中受伤。人民法院对各方主体责任作出认定,明确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避免了“只要未成年人在校受伤则学校必然担责”的误解(4月23日新华社)。

  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责任划分问题,因容易引发家校纠纷而广受关注。《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然而,长期以来,“只要未成年人在校受伤则学校必然担责”的错误认知很是盛行,这类侵权纠纷案件并不少见。处理案件时,“按闹担责”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般现实下,有的学校为了息事宁人、及时化解家校矛盾,不得不作出妥协。

  比学校无责或无主要责任更可怕的后果是,不少学校在安全压力面前为了自保,在课间“圈养”学生,“老师怕出事、学校怕找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把孩子‘禁闭’在教室里最省事”,成为一种普遍心态和无奈选择,这实在是因噎废食。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倒是省心了,“麻烦”也不会有了,但学生的课间休息活动权利被变相剥夺,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最高法发布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为类似案件提供了范例:校园伤害事件中认定侵权责任,不能仅因事故发生在校园即认定学校一定具有责任,而是应当结合未成年人受伤害原因、学校是否已进行常态化安全教育、相关场所设施有无醒目的安全提示标志、事发后有无在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并陪同就医等因素综合判断。在相关案例中,尤其明确了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这是以司法裁判支持学校正常组织、开展教学等相关活动。

  在这些典型案例发布后,期待各地法院以法律为准绳,对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责任进行科学认定,对个别错误认知予以纠偏,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作用,鼓励学校正常组织、开展教学等相关活动,提醒家长勿存“按闹担责”的想法,避免过分苛责学校,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家校关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