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打造更多既有规模又有质量的农业产业强镇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5-14 09:50:23  稿源: 宁波日报

  徐根凯

  2025年中央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名单近日发布,宁海长街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蛏子产业优势和坚实的发展基础,成功列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此前,我市象山定塘镇、海曙古林镇、余姚泗门镇已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月12日《宁波日报》)。

  农业产业强镇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载体,对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增收、激活乡村动能具有关键支撑作用。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正是各地以产业“强镇”撬动乡村“振兴”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各地锚定特色资源,做足“土特产”文章,成效显著:象山定塘镇依托万亩柑橘打造全产业链,2024年产值破5亿元;海曙古林镇以蔺草产业带动超80%农户参与,年综合产值3.2亿元;余姚泗门镇榨菜产业覆盖全国20余省市,品牌价值超6亿元;宁海长街镇蛏子养殖面积2.3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4.77亿元……这些“一镇一品”的实践证明,特色产业规模化、链条化发展,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产业要强,需在“特”字上深耕、在“质”字上突破。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本质是推动产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跃升。长街镇以蛏子为核心,贯通苗种繁育、加工物流等全环节,正是通过对“特”的聚焦实现“质”的升级,唯有将地域资源转化为技术、标准、品牌优势,才能让产业既具备规模底气,又拥有市场竞争力。

  反观部分地区产业“小散弱”困境,根源往往在于产业链条短、品牌溢价低。有的地方盲目跟风扩规模,却在种苗研发、精深加工等“卡脖子”环节止步;有的空有产量优势,却因标准化缺失、营销渠道单一,陷入“丰产不丰收”怪圈。做好“土特产”文章,必须在精品化培育方面下足功夫,从良种繁育的“芯片”突破,到加工增值的“链条”延伸,再到品牌塑造的“形象”升级,每一环都需用绣花功夫打磨。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是资源要素向乡村汇聚的过程。从中央财政奖补支持现代化种养、科技创新,到地方通过项目补链强链,再到市场主体主导标准化与品牌化,各地正构建“政策引导、科技赋能、主体发力”的协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产业既能在规模化发展中筑牢根基,又能在质量提升中抢占先机。

  各地当以“特”破题、以“链”聚势,打造更多既有规模体量又有科技含量,既有地域特色又有市场口碑的农业产业强镇。唯有让产业真正强起来,才能让乡村发展活起来、农民日子富起来,为乡村振兴绘就更生动的图景。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