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仁
最近,看到两条关于低空经济的消息:一是鄞州区入选浙江首批省级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二是杭州湾跨海大桥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入选全国性应用试点。这标志着我市的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去年在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预测,到2026年,我国将形成万亿级的低空产业规模。不少城市从政策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竞逐这条新赛道。
低空经济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涉及面宽,但目前还面临着空域开放、安全监管和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现实问题。试点先行、有序推进是一条科学务实的路径。像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无人机智能巡检场景,不仅能够有效覆盖巡检盲区,而且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这样的探索,极具示范效应。
鄞州的“先飞区”试点依托咸祥航空飞行营地。通过聚焦“低空+文旅赛新消费”场景,将在基础设施提升、赛事能级提档、消费场景提振、创新平台提能、产业转化提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从当前各地实践看,让低空经济“飞”起来,可以尝试的领域很多,既有“天上”的,也有“地上”的,还是要坚持因地制宜。比如,宁波科研院所众多,制造业基础雄厚,在无人机等飞行器的研发、生产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产业优势,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可以大显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