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不能让隐私窥探成为App“顽疾”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5-15 09:57:48  稿源: 宁波日报

  袁明淙

  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最新通报,65款移动应用因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点名,爱奇艺等知名平台赫然在列。从隐私政策模糊到敏感信息滥用,从未成年人保护缺失到技术防护形同虚设,这些App的违规行为已形成系统性风险。

  App对用户隐私的肆意窥探和滥用,是数字经济时代利益驱动与技术伦理失衡的产物。

  从商业利益角度看,用户数据是巨大的“金矿”。在大数据时代,精准的用户画像能为App运营者带来丰厚的商业回报。通过收集用户的浏览记录、消费习惯、地理位置等隐私信息,App运营者可以进行精准广告投放,提高广告转化率,从而增加广告收入。此外,这些数据还能被用于市场调研、用户行为分析等。

  部分App运营者只看到了数据带来的利益,却忽视了用户隐私保护的法律红线。在开发App时,没有将隐私保护纳入重要考量,甚至故意通过复杂的条款和隐蔽的方式收集用户信息。一些App在隐私政策中设置模糊表述,让用户难以理解自己的信息将如何被使用,或者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敏感信息。

  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通报违规App,下架整改、罚款等措施不断,但App违规收集用户隐私的行为仍屡禁不止。从此次65款App被通报的情况来看,问题依然集中在强制授权、默认同意、数据滥用、难以注销等方面。

  从监管与执法层面审视,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监管难度大、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App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监管部门面临着巨大的监管压力。一些违规App通过不断更新版本、变换运营主体等方式逃避监管。同时,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对较轻,难以对违规企业形成有效的威慑力,导致部分企业心存侥幸。

  对非法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不能只是罚酒三杯。监管部门须加大执法力度,不仅要对违法违规App作下架处理,还要对相关企业进行严厉处罚,提高其违法成本。应建立常态化的监测机制,对App进行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实施动态清单管理,定期公示违规App黑名单,对屡教不改者实施市场禁入。同时,加强跨部门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打击隐私侵犯行为。

  只有违法成本足够高,才能让App运营者将用户隐私保护放在首位,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清晰、透明的隐私政策,明确告知用户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共享规则,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

  作为用户,也应提高隐私保护意识。在下载和使用App时,仔细阅读隐私政策,了解自己的信息将被如何处理。谨慎授权App获取个人信息,对于不必要的信息收集请求坚决拒绝。

  隐私保护不是一场“猫鼠游戏”,而是数字时代的底线伦理。当个人信息收集突破伦理边界时,唯有构建法律、技术、用户三维防护体系,才能让数字创新真正服务于人的尊严。这需要监管者保持高压态势,开发者恪守技术伦理,用户提升数字素养,共同守护这个时代的“数字人格”。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