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越明
最近,象山县党政机关大院在网上“火”了。与大伙儿的想象不同,照片中,该机关大院的“画风独特”,有网友评论说像上世纪80年代的老工厂。大门简朴,办公楼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院里还有参天大树、建于南宋的淳熙井,妥妥的“中式梦核”。大院虽旧,但房屋能用,满足正常办公需求。看似“门面寒碜”的大院,打破了“面子工程”的怪圈,反成一种稀缺“门面”,彰显务实政风。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象山县党政机关办公条件的“将就”,背后是为民服务的“讲究”——为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党政机关自觉过紧日子。每一笔财政支出经过精打细算,该省的省,该花的花,一任接着一任“省”,将精力更多地投入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等实际工作,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这么做,舍去了“排场”,但收获了民心。
这种门面,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情怀。在不少地方,办公楼是展现党政机关形象的“标配”,不惜花费大功夫、大价钱修建豪华办公室,以彰显政绩、博取眼球。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忽视百姓的实际需求,实乃舍本逐末之举。真正的党政机关形象,并非豪华办公楼所能塑造。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集中财力用在惠及民生的大事上,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福祉,才是“政府有为”的真正体现。
这种门面,拉近了党群干群的距离。联系服务群众,县一级的党政机关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想要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实事,就得架好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党政机关大楼的门面,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象山县机关大院的形象朴实无华,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没有高高在上的门槛,向群众传递出一种真诚而坚定的信号:始终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愿意倾听群众的心声,愿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与群众携手并肩、同心同行。
这种门面,体现了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以贯之的坚守。2013年,党中央制定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推动逐步形成了以《条例》为主干、由各方面专门配套规章制度共同构成的反浪费制度体系,表明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不是权宜之计、一时之需,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象山县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2.99亿元,财政总收入116.4亿元,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居第53位,并非没有财力建“气派”大楼。其机关大院门面简朴绝非偶然,而是将厉行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动实践。这种坚守,意味着政府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更加理性、更加科学,不仅避免了“形象工程”,更构建起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真正的“门面担当”,从来不在钢筋水泥的堆砌里,而在人民的口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