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铎印
与往年不同,今年荔枝寄递有了“新装”——丰调箱。记者了解到,过去寄递荔枝都是用泡沫箱,加上冰袋保鲜,2.5公斤荔枝的包裹总重往往超过3.5公斤。如今,用上丰调箱打包后,2.5公斤荔枝的包裹能“瘦身”1公斤左右。对商家来说,综合物流成本能节约30%,对消费者而言,丰调箱无异味、更环保,荔枝口感也不会因长途运输受影响。(5月21日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5%,智能装箱技术让包装耗材减量达20%,248个产品通过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快递包装标准化、减量化水平稳步提升。我国快递业迅猛发展,2024年业务量已达1750亿件,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人均接收快递超120件。但同时也带来包装物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等突出问题。
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也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快递包装使用显示出总量持续增加、过度包装问题仍存在和回收再利用率低的特点,造成快递包装废弃物逐年增加,快递包装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一些大城市,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占生活垃圾增量的九成以上。快递包装过度使用和随意弃置,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导致巨大的资源浪费。
快递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民生,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业态,也日益成为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各地各部门应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聚焦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加快培育可循环快递包装新模式,持续推进废旧快递包装回收利用,提升快递包装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促进电商、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让生产生活逐“绿”前行。健全完善包装管理相关制度机制,加快出台《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邮件快件循环包装使用指南》等推荐性国家标准,为推动快递行业绿色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加大快递包装治理监督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治理,遏制过度包装乱象。构建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各类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的社会共治体系,围绕快递包装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完善制度措施,明确企业以及政府、行业组织、快递用户等各类主体的责任,形成全链条治理合力,推动绿色消费走进生产生活。
加快可循环快递包装推广应用。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推动增加快递包装绿色产品供给。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探索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路径,鼓励试点企业联合电商企业建立积分奖励、绿色信用、押金制、承诺制等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个人消费者自主返还可循环快递包装,充分发挥电商平台企业作用,探索在订单生成页面提示消费者选择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营造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政策引导,对绿色包装生产、绿色快递物流和配送体系建设给予支持,促进包装减量和绿色循环的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鲜明底色。全社会合力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生态环境“减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