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别再因为宠物生病让钱包大出血了”“每月一杯奶茶钱,生病意外都能报”……最近,在上海工作的丹妮为了给宠物狗买保险,在各种广告之间挑得眼花缭乱。“想买但不知道该买哪款,很困惑。”中国养宠家庭渗透率2023年达到22%,精细化养宠渐成趋势,越来越多人开始给宠物“上保险”。宠物保险都保障什么,能在关键时刻减轻养宠人士的经济压力吗?(6月10日《新华网》)
宠物保险市场的兴起,有着现实的需求基础。国内宠物数量持续增加,宠物医疗费用高昂,动辄成百上千元,让不少养宠人士压力倍增。宠物保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养宠人士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宠物保险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包括医疗险、责任险、意外险等,2024年宠物险保费总规模同比增长129.5%,显示出宠物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快速发展态势。
然而,宠物保险市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部分宠物险销售存在套路,保障可能打折扣。一些保险销售人员话术“误导”,如称保险今天买明天就能用,实际却有等待期;个别产品诱导消费,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更多费用。在理赔环节,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吐槽宠物医疗险报销繁琐、流程长、理赔被拒绝。还有部分养宠人士遇到保险公司调整医院清单未告知、成功理赔后第二年无法续保等问题。
宠物保险市场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宠物医疗行业规范性不强、专业性不够,医疗诊断是保险理赔的重要依据,但宠物医疗行业的不规范,导致保险公司难以准确评估,从而影响了理赔的顺利进行。其次,部分宠物保险产品条款细则不够完善,对一些疾病的划分、用药目录等内容规定不明确,容易引发理赔纠纷。此外,一些保险销售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对消费者的咨询不能给出明确解释和回答,甚至提供错误信息,也影响了消费者对宠物保险的信任。
为了让宠物保险更好地服务于养宠人士,相关企业需要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规范宠物医疗行为,建立宠物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方便保险公司准确评估。保险机构可运用鼻纹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核实宠物身份,建立完整的宠物身份管理体系,运用大数据模型、AI技术等手段评估风险,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同时,保险公司要完善条款细则,明确相关疾病划分、用药目录等内容,提供不同情况的处理选择。产品页面及合同内容应显著提示保障范围、理赔条件、免责条款等,对一些释义不明的内容主动解释、提醒。相关平台和企业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
宠物保险满足了养宠家庭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评估信息,提升理赔效率,规范市场秩序。只有这样,宠物保险才能在且行且完善中,真正成为养宠人士的“定心丸”,为宠物健康和养宠家庭的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