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患者就医乘电梯1次收5元:吃相太难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5-06-13 09:50:19  稿源: 宁波日报

  唐传艳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广州市天河区吉山社区医院就医人员使用电梯单次需付费5元,引发关注。该医院所在楼层的索引图上标明:“本电梯供公寓住户及商户免费使用,就医人员使用需付费,单次5元,大堂扫码支付,感谢配合。”6月9日,吉山社区医院称,这一规则由医院所在的顺谊公寓制定,且收取的相关资金并不归医院所有(6月10日九派新闻)。

  这种收费实难让患者接受,无论是收费事项还是收费额度,均明显超出常理。医院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电梯本应是方便患者就医的基础设施。患者带着病痛前来求医,却要为使用电梯支付额外费用,无疑加重了他们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尤其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怀抱婴儿的家长或携带重物的患者而言,这道“门槛”不仅是一道物理障碍,更是一道心理隔阂。5元看似不多,但公共服务沦为“付费才能享受”的商品,背后折射出的管理思维令人寒心。

  尽管该收费规则由公寓制定,但医院也不应该放任不管。医院作为承租方,虽然不直接收取电梯费用,但其医疗服务与公寓物业的管理规则直接关联。患者难以区分“医院”与“公寓”的责任边界,只会将不满归咎于医院。并且,医院选择租用公寓楼办公,本身就暴露了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的困境。在土地资源紧张、场地选择有限的情况下,社区医院不得不妥协于现实条件,但妥协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患者的合理需求。

  事实上只要肯开动脑筋,完全可以就该院电梯使用找到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比如,医院可与公寓方协商,通过支付合理的管理成本,换取患者免费使用电梯的权利,或是在高峰时段设置专用通道,分流就医人流与公寓住户,减少相互干扰。社区医院还可探索优化空间布局,将诊疗区域与公寓电梯分离,从根本上避免矛盾。

  社区医院的服务对象是周边居民,其选址应兼顾便利性与合理性。若因场地限制被迫与商业物业混合,则需建立清晰的权责划分机制,避免将管理成本转嫁给患者。当然,地方政府亦可出台政策,对租用商业场地的社区医院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减轻其运营压力,从而为患者争取更多权益。

  患者就医乘电梯收费只是就医堵点之一,在全面改善就医体验的大背景下,不仅要处理好类似个案,更应举一反三,对看病堵点进行清理。从挂号难、缴费难,到停车难、坐电梯难等,就医过程中的每一个小堵点,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大困扰。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应以此事为契机,系统性地梳理服务流程,消除不合理环节,将“以患者为中心”理念落实到每个诊疗细节。

编辑:袁明淙
 
专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多一些“不打招呼直奔事故现场的暗访”
· 研究生多过本科生 学历“围城”亟待打破
· 连续30年徒步20多公里祭先烈 传统应弘扬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身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很多纠纷并不难解决。
辣评(lp)--稿件模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我们的普通门诊不妨多科学设置接诊的时间,多些特别时段的普通门诊,满足普通患者就医需求。
辣评(lp)--稿件模板
    物资短缺的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主动伸出援手;这不仅源于朴素人性中的善良与温暖,也源于宝贵的邻里共同体意识。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